做饭,其实很快乐!
现在我,媒体、网站,不停地报料食品“黑名单”,这种食品停售,那种食品有毒,食品添加剂比比皆是,搞得人们不知道吃什么好。想想我们家,大多自己做饭,真是安全许多。我从小就自己做饭,并没有感到做饭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反而觉得做饭很快乐!
小的时候,爸爸常常出差,后来又参加四清运动,常年不在家。我家住在北京朝阳区,妈妈却在北京最西面上班。那时候,交通没有那么发达,妈妈在下班后又常常参加政治学习。每...
今天,门诊来了一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女性,正在服用熊去氧胆酸治疗,但希望生育。其实,我平时比较关注吃乙肝抗病毒药物是否能怀孕的问题,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病较少见,服药的病人也很少,因此我没有注意女性患者是否能服用熊去氧胆酸怀孕。于是,我让她找来进口的熊去氧胆酸(优思弗),和她一起看药品说明书。
熊去氧胆酸(优思弗)的药品说明书中“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一段中写道:“通过动物研究发现妊娠早期使用熊...
近几年来,手足口病在我国的流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感染婴幼儿和儿童,其79%的孩子感染后表现为发热,手、足和口腔出现小疱疹,大多数为轻症患者。尽管重症病例仅为极少数,但其较重的并发症和罕见临床表现,尤其是个别感染后手、足、口腔未出现疱疹或疱疹很少,仅表现出其他系统损害的儿童,极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近年来流行较严重的肠道...
5月,山东、河南等地刚刚报告蜱虫叮咬所致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6月,蜱虫就相继出现在北京、上海。“连大城市都闹蜱虫了!”民众不免有些慌张。
蜱虫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蜱虫,也叫草爬子,一般藏在山岳草丛中或寄生在动物身上,以吸血为生。蜱虫吸血的时候会把整个口器深深地刺入人或动物的皮肤,而且吸血量很大,一次吸血量几乎是蚊子的50~80倍。不仅如此,蜱虫在吸血时,还不停地向宿主体内注入自...
周围神经病属于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比较罕见的不良反应,在上市前的临床试验中几乎没有被医生注意到。但是,在2007年的一项替比夫定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治疗的临床对照试验中,医生们发现,替比夫定和干扰素联合治疗的患者中,16.7%的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这才注意到替比夫定的这一不良反应。于是,医生们对以往试验的病例进行追查,发生单用替比夫定,周围神经病是很罕见的,两年中的发生率大约为0.3%。
周围神...
一位乙肝准妈妈来信:
敬爱的蔡医生,我是一位乙肝“大三阳”的准妈妈。我想问个问题:我的孩子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我理解是为了消灭在我分娩时感染进入宝宝体内的病毒,对吗?打晚了,病毒就感染肝细胞了,再打免疫球蛋白就不起作用了,对吗?所以要在孩子出生后12小时内打,越早越好,对不对?可为什么一些医院的医生还让我们的孩子在出生15天以后打第二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呢?那时候如果孩子已经被乙肝病毒感染,...
德国大肠杆菌O104疫情风暴席卷了欧洲许多国家。大肠杆菌O104和以往流行的大肠杆菌O157一样,是导致出血性肠炎的病原菌。出血性肠炎的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血水样大便,部分病人可发生溶血尿毒综合征,甚至导致死亡。尽管目前我国还没有发现大肠杆菌O104:H4感染的病例,我们必须加以防范。分析以往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流行的危险因素,可以使我们找到更有效的防范措施。
危险因素之一:夏季流行
夏季天气炎热、多雨,...
最近,德国大肠杆菌肠炎疫情席卷了欧洲许多国家。据报道,已有近3000人感染,600多人并发严重的溶血尿毒综合征,20余人死亡。尽管已经找到疫情的元凶是大肠杆菌O104:H4,但对于这次疫情的“毒”源却始终未明。最初认为黄瓜带“毒”,让西班牙陷入“黄瓜危机”。但后来发现,病人大便中查到的细菌与黄瓜上查到的细菌完全不同。黄瓜刚卸黑锅,豆芽又成窦娥,几天前“毒黄瓜”又变成了“毒豆芽”。刚刚关闭了豆芽工厂,...
最近,从德国大肠杆菌疫情风暴席卷了欧洲许多国家。据报道,已有2000多人感染,表现为出血性肠炎,500多人并发严重的溶血尿毒综合征,20余人死亡。近30年来,引起出血性肠炎的病原菌主要是大肠杆菌O157:H7,所以德国最初认为这场腹泻疫情仍是大肠杆菌O157:H7所致。直到一周前,德国医生才惊讶地发现,导致这次欧洲腹泻疫情的祸首原来是另一型大肠杆菌——O104∶H4。大肠杆菌O104∶H4是从哪里来的?
大肠杆菌O157:H7是,...
最近,德国人谈起黄瓜说变色。吃黄瓜引发德国腹泻病流行,已有几百人患病,10人死亡。据调查,“毒黄瓜”致病的祸首是一种被编号为“O157”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O157是怎样致病的?
大多数大肠杆菌是寄生在我们人类肠道内的一种正常细菌,不引起人生病。但少数大肠杆菌也可以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一样分泌一些毒素或侵入肠壁细胞,引起肠道感染。大肠杆菌O157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编号为“O157”的大肠杆菌感...
解放初期,猩红热在我国的流行十分猖獗。以北京为例,每年每10万人口就有500~600人患病,比现在北京猩红热发病率高50倍以上。自1960年以后,我国的猩红热发病逐年下降,但有一定的周期性波动。据文献报道,山东省猩红热的流行规律为每6~8年有一次大流行,北京的流行规律为4~5年一次小流行,7年一次大流行。近年来北京市猩红热的发病率一直较低,造成儿童中对猩红热的易感染性增加。北京市近10年来的流行高峰在2007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