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天下班的时候,护士小刘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一位其他医院的医生请她帮助注射一针长效干扰素(派罗欣)。小刘问他为什么就打一针干扰素?那位医生说:“做手术时被肝炎病人使用的手术刀割伤了。”

最初,小刘以为是被乙肝病人的手术刀割伤了(即:乙型肝炎意外暴露”)。小刘想:乙型肝炎意外暴露后不是应该打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吗?怎么会用干扰素预防呢?小刘怕出错,就跑去问医生甲。

医生甲告诉小刘:是被丙肝病人的手术刀割伤了(即:丙型肝炎意外暴露”)。他是医生,他要求打干扰素预防,我就给他开了。

小刘仍然不放心,又去问医生乙。医生乙回答小刘:丙型肝炎意外暴露可以注射干扰素预防。

于是,小刘回到注射室,为那位医生注射了长效干扰素。但是,小刘的脑子仍有疑问:医务人员丙型肝炎意外暴露后应该怎么办呢?注射干扰素能预防丙型肝炎吗?

小刘又去问医生丙。医生丙回答说:丙型肝炎意外暴露后不需要使用干扰素预防,在发现急性感染后才需要使用干扰素。

哪位医生说得正确呢?小刘本来想到我的诊室问问我,但看到我的病人太多,就没有进去找我,直到今天下班才和我说起此事。

丙型肝炎意外暴露的预防与乙型肝炎不同。丙型肝炎没有疫苗,也没有对抗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但也与艾滋病意外暴露的预防不同,不需要常规给予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因为,医务人员丙肝病毒意外暴露的风险大约为3.5%5%,而暴露后感染丙肝病毒的机率大约为0.5%1.9%,而且丙型肝炎急性感染后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医务人员发生丙肝病毒意外暴露后,需要每月检测肝功能、丙肝病毒抗体HCV RNA。如果6个月内未发现上述检查异常,则可以排除丙肝病毒感染。如果出现丙肝病毒抗体阳性和/HCV RNA阳性,应考虑丙肝病毒感染,继续监测肝功能、丙肝病毒抗体和HCV RNA,若HCV RNA持续12周仍未自发性阴转,应按照急性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案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

在确诊为急性丙肝病毒感染后,可以观察34个月。持续12周以上HCV RNA阳性患者可能有慢性化的趋势,应该开始考虑抗病毒治疗。

2014年欧洲丙肝指南建议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可以给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每周180μg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每周1.5 μg/kg治疗24周。但2015年欧洲丙肝指南把急性丙型肝炎的疗程缩短至12周,认为经过这样的治疗即可获得90%以上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

2015年美国丙肝指南建议基因1型急性丙肝病毒感染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的疗程应为24周,而基因2型和3型急性丙肝病毒感染者的疗程可减少至16周。

我国2015年版《丙肝指南》建议: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早期病毒应答好的患者疗程为12周,应答不佳则考虑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程持续48周。

对于新上市的直接抗病毒药,2015年欧洲丙肝指南认为,尽管目前没有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急性丙型肝炎的试验数据,但这些药物应该可以用于治疗急性丙型肝炎,并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2015年美国丙肝指南认为,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治疗方案都可以用于治疗急性丙型肝炎。

感染了丙肝病毒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对患者进行有可能传播丙肝病毒的暴露性医疗操作,以免造成丙肝病毒的医源性传播。

尽管我今天出了一整天的门诊,晚上回家我还是把小刘的问题写成博客,发到网上。一是我要给我们的护士小刘点个“赞”,表扬她这种认真的学习精神,让那些医生们看看是否感到羞愧?是否应该好好地向这位护士学习?二是医务人员是丙型肝炎“意外暴露”的高风险人群,我发到网上让更多的医务人员知道丙型肝炎“意外暴露”后应该如何预防。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