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近在给《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审阅稿件时发现一些作者对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估有些不准确。例如:一位作者报道了1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例。根据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ALT 135.9 U/LAST 139.8 U/LALP 175.4TBIL 44.8 μmol/L,停药并给予保肝治疗后2周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作者诊断为“重度药物性肝损伤”。那么,作者对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价是否正确呢?应该如何评价这例患者的肝损伤严重程度呢?

2008年,美国FDA医学博士Senior提出把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分为5(1),并被全球广泛应用[1]

    表1. 美国FDA医学博士Senior提出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 

2009年,美国药物性肝损伤网(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Network)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对这项分级标准进行了数字化修订(2)[2]

    表2. 美国药物性肝损伤网提出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 

2015年,我国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在制订我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时,结合我国肝衰竭指南对美国药物性肝损伤网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进行了部分修订(3)[3]

    表3. 我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提出的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比较以上三种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标准,我认为我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提出的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标准更具体,容易掌握。建议医生们按照我国的标准对药物性肝损害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对于文章开头所举的例子,根据我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提出的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应该诊断为中度。

 

 

References

 

[1]       Watkins PB, Seligman PJ, Pears JS, Avigan MI, Senior JR. Using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to learn more about acute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Hepatology. 2008. 48(5): 1680-9.

[2]       Fontana RJ, Watkins PB, Bonkovsky HL, et al.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Network (DILIN) prospective study: rationale, design and conduct. Drug Saf. 2009. 32(1): 55-68.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5. 23(11): 810-820.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