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快到“5.12”护士节了,我想起了我们医院那些已经退休老护士们,想起了和她们朝夕相处的40多年。于是,我决定为这些护士奶奶们写一篇博客,祝她们节日快乐!

40多年前,我刚刚踏进医院大门的时候,这些护士奶奶们可以说都当过我的老师。那时候,不像现在,医生在入职前都要先做一段临床护理工作,因此,她们就成了我们这些新医生的老师了。她们教我们打针、发药,做基础护理。在这些护理工作中,我感觉属静脉穿刺最是一个技术活。尤其是危重病人,休克病人,血管特别难扎。为了学好静脉穿刺,我常常一大早就来到病房,帮助护士抽血、扎点滴。很快,我的静脉穿刺技术就练习得非常不错了,常常受到护士老师们的夸奖。

后来,我当上了医生。就是因为有那一段拜护士为师的经历,在作中和护士们配合得特别融洽。再后来,我晋升为主治医生、副主任医生、主任医生,管理整个病房,又是因为有了那段经历,既能管理医生,又了解护理工作,才可以得心应手地把整个病房的医疗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所以,我在医院工作的40多年里,和护士们相片得非常好。直到现在退休,她们比我更早地离开医院,回家当上了奶奶,但我一直念念不忘这些护士奶奶们和我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也常常惦记着她们退休后的生活。

在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年的夏季,我们一起抢救乙脑的经历。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乙脑的流行还是很严重的。每年789三个月,我们医院都会收治许多乙脑病人。这些病人高热、昏迷、抽搐,常常会发生呼吸,十分危重。我们和护士都会组成抢救小组,一刻不离地看护着每一位危重病人。为了防止昏迷病人得肺炎和褥疮,护士每隔2小时,就会给病人翻身、拍背、压迫排尿,有的病人体积特别大,一位护士根本搬不动他,我们医生都会主动帮忙。那时,没有降温的冰袋,病房里也没有空调。炎热的夏天,我们要给高热不退的病人采用“物理降温”,都是用安定门外地下冰窖里冬天贮存下来的天然冰。我们和护士一起,把1米见方的巨冰敲碎,敲成大约核桃大小,放在冰帽或冰袋里,把冰帽带在病人的头上,冰袋放在病人的腋窝等处降温(现在的护士可能都没有见过冰帽,我从网上搜了一张图让大家看看)。别看当年的护理工作劳动强度特别大,也没有陪住家属,但护士们都特别能干,把工作安排的头头是道、井井有条。

当年的这些护士,现在都已经退休,当上了奶奶、姥姥。这些护士奶奶不仅从她们当年的职业中获得了许多医学知识,还培养出麻利干练的手脚,体贴入微的性格、干净整洁的习惯。哪家儿女有我们医院的护士奶奶们退休在家,那真算是福气。她们不仅特别勤劳,特别会照顾人,还特别爱干净、整洁。尤其是我们传染病医院退休的护士奶奶,都受过专门的消毒隔离培训,更是干净无比了!

一些护士奶奶们退休后也会回到医院发挥余热。我们医院就有一支以退休护士和其他退休职工组成的“夕阳红守护天使志愿服务队”。服务队里的护士奶奶们个个都是热心肠,她们轮番到医院为门诊病人导医、咨询、服务,经常参加各种义诊,为病人测血压,解答医学护理知识。她们还组织成一支舞蹈队,排练出歌舞,为医院职工演出。在前一段医院面临换就诊卡及医疗改革的时候,门诊大厅特别忙乱,许多病人对医疗改革有疑问或不适应。这些护士奶奶们又出现在我们医院的门诊大厅,引导病人就诊、挂号、取化验单,征求病人对医改的满意度,为北京医改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和她们相比,我十分惭愧。我来医院工作属于返聘,每月有4000多元奖金;而这些护士奶奶们是志愿者,每次到医院最多有顿午餐。她们能坚持每周2-3次地到医院服务,真是太不容易了!

这些护士奶奶们还特别隐忍,退休后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从来都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老护理部主任王奶奶在我们医院算得上护士的元老,当了20多年护理部主任,但退休后无论是她家亲人出事,或是自己得了肺癌,竟然无声无息,很少有人知道,最后静悄悄地离开了我们。还有许多护士奶奶们,她们没有学历,职称较低,退休较早,退休工资比我们医生低得多。我知道她们其中的很多人在退休后的生活都很困难。有一位刘奶奶,爱人有心脏病,独生女儿在幼年出了意外,精神上受到刺激,长年的生活压力使刘奶奶背驼腰弯。但她还是那样坚强地活着,从来也不麻烦别人,一个人撑着整个家庭。

有许多这样的护士奶奶,有千千万万、无数的护士奶奶们,不仅在我们医院,在所有的医院!她们年轻的时候勤劳、能干;退休后,她们隐忍、坚强,仍然辛劳。“5.12”护士节就要到了,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为人类健康事业奉献了终身的护士奶奶们!希望在这个节日里,大家不仅要关注在工作岗位上辛勤劳动的护士,也要使护士奶奶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承,还要关注护士奶奶们的生活和健康,使她们晚年幸福。我也借此一文,祝福护士奶奶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