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舅舅94岁了,耳朵越来越聋。因为耳聋,我们和他交流非常困难,常常在他耳边大声喊,或者写在纸上,已经多年无法接电话了。以前我还能通过E-mail信箱和舅舅交流,给他传此有意思的新闻。这几年,他的视力也明显减退,很少开电脑了。失去了和别人交流的能力,他感到非常孤独,而我们也一筹莫展。
 
一天,谈起舅舅是否上养老院的问题,我突然想到:在家还有亲人守在身边,如果在养老院,一个佰生人,更不懂如何与他交流,舅舅可能更无法忍受。我突然想起,如果能有一种电话,舅舅那里的接受器不是听筒,而是一个像平板电脑一样的显示屏,我给舅舅打电话,到舅舅那边则在显示屏上转化成汉字,而他可以说话,我仍可以从电话中听到他的声音,那有多好呀。这样,我就能经常给舅舅打电话了。于是,我就上网搜索,但结果却令人失望。
 
昨天,我去舅舅家看舅舅,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耳聋是老年人经常遇到的情况。我婆婆去世前耳聋,我小姑姑现在也逐渐耳聋,几天前我一位退休的老同事也突发耳聋……。老年人的耳聋和从小聋哑不一样。从小在聋哑环境中长大,他们早已适应,而且聋哑人可以通过哑语交流。一直通过语言交流的老年人可以说话,但越听不到别人的声音,心情可想而知。他们肯定感觉非常焦虑,非常害怕,非常孤独。我问过舅舅和小姑姑,能不能带助听器?但他们都说,带上那个东西很不舒服,不愿意使用。现在,这样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如果谁能发明一个可以把声音转换成汉字,显示到屏幕上的电话,那该多好呀!希望一天,我舅舅、姑姑和所有耳聋的老人能用上这样的电话。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