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看到网上还有人宣传乙肝的父婴传播,说有乙肝的父亲给孩子喂饭,亲亲孩子都能让孩子感染上乙肝,忍不住写这篇博客,告诉大家:乙肝的“父婴传播”已经成为“过去时”!
 
乙型肝炎早已有了非常安全有效的疫苗,并且已经纳入我国儿童的计划免疫,所有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都要接种乙肝疫苗,并在出生1个月和6个月完成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新生儿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的阳性率(≥10mIU/ml)为16%~40%;接种第2针后,阳性率升高到80%~95%,接种第3针后,98%~100%的孩子都产生了10 mIU/ml以上的抗体量[1]。孩子有了抗体,无论乙肝父亲病毒复制与否,都不会被感染。
 
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乙肝父亲给孩子喂饭、亲吻孩子不会传播乙肝病毒。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在没有疫苗的时代,确实有乙肝“父婴传播”,乙肝父亲把病毒传播给孩子的主要途径是生活中的微创伤。接种疫苗后,孩子有了抗体,生活中的微创伤也不会传播乙肝病毒了。大家可以去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看一看,“父婴传播”从来没有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在2012年以前的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乙肝的传播途径有4条:经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和儿童间密切接触传播。而2012年以后的网站上,儿童间密切接触传播则被删除。现在,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我国及世界全中国的乙肝管理指南,均建议乙肝妈妈喂奶。乙肝妈妈都可以喂奶了,乙肝爸爸亲吻孩子,给孩子喂饭都不行吗?
 
精子更不会把乙肝病毒传播给下一代!如果精子给造成乙肝的“父婴传播”,那么,早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时期,胚胎就已经被感染。如果这样,则乙肝父亲的后代必无一幸免。有研究显示,乙肝病毒有高度的嗜肝性,在精子等其他细胞内无法复制、生存,所以,精子造成“父婴传播”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我国浙江台州医科大学发表在2012年的《国际传染病杂志》上的一项乙肝父婴传播的研究[2]。他们在2008-2010年对164例单方感染乙肝病毒的父亲和407对双方都有乙肝病毒感染的夫妇进行了后代乙肝病毒感染的研究。在怀孕期间,他们对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术或脐带穿刺术,检测胎儿有无感染乙肝病毒的证据。在产后,他们对孩子进行了长达一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没有一例胎儿在子宫内检测到乙肝病毒DNA阳性,能检测到乙肝病毒标记的胎儿经过分析均来源于母亲,无一例来源于父亲。孩子出生后经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随访到1岁,98%的孩子阻断成功,而父亲单方感染乙肝病毒的后代没有1例阻断失败。他们的结论是:乙肝病毒通过精子携带感染孩子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已经实施乙肝疫苗常规接种的地区。
 
精子不会携带乙肝病毒,但精液则有可能携带病毒。精液携带病毒只会引起乙肝的性传播,因为精液不会跟随精子与卵子结合。所以,男性有乙肝,女性应当接种乙肝疫苗。女性接种乙肝疫苗并产生抗体后生育,抗体可以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胎儿可因此获得乙肝的先天性免疫,孩子一出生体内就存在乙肝抗体,根本不怕乙肝父亲!
 
再不要说乙肝可以“父婴传播”了!再不要用乙肝“父婴传播”去吓唬乙肝准爸爸了!所谓的乙肝“父婴传播”已经成为“过去时”!在乙肝疫苗时代,我国14岁以下的儿童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已经下降到<1%,4岁以下的儿童仅0.32%,只要我们继续加强乙肝的母婴阻断,我们的下一代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消灭乙型肝炎!到那里,我会再写一篇文章,告诉大家:乙肝“母婴传播”也成为“过去时”啦!
 
 
References
 
[1] Atkinson W, Wolfe S, Hamborsky J. 疫苗可预防疾病:流行病学和预防(第12版). 2012. 第1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72.
 
[2] Cai QX, Zhu YY. Is hepatitis B virus transmitted via the male germ line? A seroepidemiological study in fetuses. Int J Infect Dis. 2013. 17(1): e54-8.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