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近,德国大肠杆菌肠炎疫情席卷了欧洲许多国家。据报道,已有近3000人感染,600多人并发严重的溶血尿毒综合征,20余人死亡。尽管已经找到疫情的元凶是大肠杆菌O104:H4,但对于这次疫情的“毒”源却始终未明。最初认为黄瓜带“毒”,让西班牙陷入“黄瓜危机”。但后来发现,病人大便中查到的细菌与黄瓜上查到的细菌完全不同。黄瓜刚卸黑锅,豆芽又成窦娥,几天前“毒黄瓜”又变成了“毒豆芽”。刚刚关闭了豆芽工厂,却报料未从豆芽上查到“毒”。那么,这次德国肠炎疫情“毒”源到底在哪里呢?它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不妨当一次“法官”,帮助德国为这次出血性肠炎的疫情“断案”。

  “毒”源是否仅限食物?

  近来,德国一直把目光盯在食物上。因为大肠杆菌O157导致的疫情大多与食品污染有关。但是,如果“毒”源仅为食物,则德国肠炎疫情应该属于一场严重的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最明显的特点是“发病的都吃了,没吃的都不病”。也就是说,食物中毒的特点是发病非常集中,潜伏期短,集体发病,所有发病的人都在吃了同一种食物后,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发生了同一种疾病;未吃这种食物的人,不会患病;停止食用这种食物后,就不会再出现新发的病例。例如2009年9月,美国发生出血性肠炎疫情,200多人患病。最后查明,罪魁祸首是加利福尼亚“自然食品”公司生产的袋装新鲜菠菜,停止了“毒菠菜”的销售,疫情很快停止。去年8月,沙门氏菌病大闹美国,至少上千人染病。经调查证实,这些病人都是食用了被沙门氏菌污染的“毒鸡蛋”,而这些鸡蛋都是艾奥瓦州一家食品公司生产的。这家公司紧急召回了3.8亿可疑的“毒鸡蛋”,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由于发病的人都吃了同一种食物,所以,如果是食物中毒的“毒”源应该是比较容易找到的。但德国到目前为止仍未打到确切的食物“毒”源,而新发病例不断出现,因此“毒”源绝对不会仅限某种食物。

  “毒”源是否为水源?

  水源污染常可造成疾病的流行。德国一些医生也曾考虑会不会是饮用水被大肠杆菌O104:H4污染呢?水污染导致的传染病流行应该有以下特点:突然同期暴发,发生的病例集中在某个城市或地区的供水范围,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处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最典型的例子是印度新德里在1955年11月至1956年1月间,由于集中式给水水源受生活污水污染,造成戊型肝炎流行,在170万人口中出现的黄疸病例就有29300人。1987年在美国乔治亚州某地的自来水被隐孢子虫囊污染,造成当地64900居民中有13000余人染病而出现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症状。但是,德国这次疫情为全国广泛分布,现在已经波及欧洲11个国家,甚至出现在美国,这些病例并非集中在某个城市或地区的供水范围,而且病例是逐渐增多的。另外,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生活饮用水都是以大肠杆菌数是否超标为卫生标准的,如果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早就被发现了。

  疫情“毒”源何在?

  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属于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传播方式除了食物中毒、水源污染外,最常见的是人-人传播。也就是说德国的疫情最初可能因食物污染所致,但发展到今天已经不能只怪罪于某种食物了,很可能已经存在人与人间的后续传播。病人排出的粪便含有大量导致出血性肠炎的大肠杆菌O104:H4,污染了环境,其他的人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环境(尤其是手),在吃东西的时候没有认真洗手,手上的细菌就有可能随着食物一同吞入体内。有时候,苍蝇等昆虫也可以作为传播媒介导致食物污染,引起疾病的传播。夏季天气炎热、多雨,有利于细菌繁殖。在适当的环境下,一个大肠杆菌一天能繁殖72代,几乎不到20分钟就繁殖1代。在一种新的致病菌刚刚出现时,大家对它又没有任何抵抗力,只要没有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疾病就很容易流行。

因此,德国肠炎疫情的预防重点不能仅是限制吃某一种食物,而应当对大众进行防止“病从口入”的科普宣传:饭前便后要洗手,瓜果蔬菜要洗净,饮食行业要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成品食物要新鲜,隔夜饭菜要加工,发现病人要隔离,及时治疗别延误。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