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许多年轻人总是在问:如何能做出成绩呢?中国著名的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的主要创始人马云认为,一是要做得比别人好,二是要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他说:“在当今世界上,要做得比别人好太难了。因为技术已经很透明了,你做得到的,别人也不难做到。但是现在选择别人不愿意做、别人看不起的事,我觉得还是有戏的。”

  我认为,马云说得太对了! 我的一位同事这样问我:“蔡大夫,这几年你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成功,比如说科普,还有药物不良反应和妊娠期抗病毒治疗。可我们研究的病毒耐药、联合治疗,都搞臭了也没有搞出什么名堂。你是怎样做到的?”想想马云的话,我认为其实我做的也没有什么稀奇的,就是做了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

  十多年前,医生都不愿意做药物验证这样的科研,觉得这类科研比较麻烦,耽误工作又挣不到多少钱;研究出来后也是人家的成绩,不是自己的成绩。结果,使我有机会加入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这些全球多中心的药物验证科研。这些研究往往是长达5年甚至10年的,设计得非常好,而且对病人的管理也非常规范,又有国外的指导。虽然我们参加的研究只是全球研究的一个很小部分,但我还是因为参加了这些研究受益非浅。在这些研究中,我学到了许多国外科研的理论、方法和态度,也让我比其他医生更早地了解了每种药物的疗效和病毒的耐药。由于我们比其他医生先行一步,等药物上市后其他医生再去研究,很难做到如此大的规模和如此长的时间,也很难研究出更新的东西。

  许多医生都不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的研究,他们往往只注意药物的疗效。但我不这样认为。药物上市后,疗效已经基本肯定了,而且愿意继续研究的医生很多。但药物不良反应由于其发生率低,往往不能在药物上市前的研究中研究得非常透彻。药物上市后,则需要大规模地运用到病人身上。这时,一些少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则会逐渐显现出来,尤其容易出现在一些老年人或有其他慢性疾病人的身上。为了更多的人的用药安全,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非常重要。因此,我就特别关注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结果,积累了许多药物不良反应诊治的临床经验,甚至在国家药监局都小有名气。

  妊娠期间抗病毒治疗的研究也是一样。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这类药物都需要长期服用,但许多妇女却要在治疗过程中生育。这些药物在怀孕期间使用是否安全?没有人愿意去研究。因为这样的研究有风险,万一药物对胎儿有影响则可能会有很大的麻烦;而且病人较少,每个病人看病时都要用许多时间向病人解释许多问题,非常麻烦;研究又需要跨越两个科室(肝病科和妇产科),很难合作得好。但我不这样认为。临床上的难题才是我们研究的方向,越是不好做的科研,越是别人不愿意做的科研,我反而越愿意去做。几年下来,我也小有成绩。

  科普工作更是如此,几乎没有几个医生愿意做。因为科普不属于医生的日常工作,也没有人要求医生一定要去做,全靠自觉、自愿完成。但我愿意做。因为我牢记着美国医生的一句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不要以为医生常常可以“妙手回春”,“治病救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做的只是帮助和安慰患者及其家属。病人需要治疗,更需要的是安慰和帮助;疾病需要治愈,更重要的是预防和控制。科普是预防疾病,安慰、帮助病人战胜疾病的最好方法。科普工作虽然十分辛苦,但老百姓需要科普,老百姓看得见科普。科普是医生的责任,也是一项非常公益和高尚的工作。因此,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做科普。我建网站,开博客,写微博,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科普文章,写科普书。几年下来,我的科普工作也取得了成绩,不仅受到社会认可和领导表扬,而且通过科普提高了我的知名度,赢得了人气,赢得了信任,赢得门诊“患者盈门”,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写作能力。

  年轻的朋友们,不要以为一些小事不值得去做。去关注那些临床上需要,社会和百姓需要的小事。越是这些小事,越是这些没人愿意去做的小事,往往越能做出成绩。从小事做起,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日积月累,总会做出成绩!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