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科普作协成立35周年,邀我写一篇文章,这使我想起这些年我做科普的经历和体会。

我的职业是临床医生。以前我认为,病人生了病,我给他们看病,做出正确诊断,开出药方,治好了他们的病,我就是一个好医生,根本没想到科普工作。我做科普工作是从为医院办网站开始的。

2000年以后,我国的互联网逐渐深入百姓家庭。于是,我建议医院开办网站。医院把网站建设的任务交给了我。2001年,北京地坛医院网站正式成立,成为北京市第5家拥有官网的医院。我非常高兴,精心维护和建设我们的网站。我开通了医院网站信箱,开始在网上回答网民的来信。每天,我都能收到许多网民和患者的来信,问我许多问题,向我寻求帮助。有一次,我接到一位女孩的来信。她告诉我,自己从小感染乙肝,但肝功能一直正常,现在要参加工作,却因为乙肝被单位拒绝;为了治疗乙肝,她跑了许多家医院,吃了许多药,但都没有把乙肝转阴。我回信告诉她,目前没有能彻底清除乙肝病毒的药物,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正常工作,不用治疗;而且,日常工作与同事接触,不会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我向她要来单位领导的信箱,给单位领导也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讲了许多乙肝的科普知识。一个月以后,我接到乙肝女孩的来信,她高兴地告诉我,单位领导终于同意她在那里工作了。这是我通过邮件为病人办成的第一件事,我高兴极了。在和网民网上交流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公众对健康科普的需求远比药物的需求大得多,有些药物不能治好的病,科普却能治好。作为一名医生,我有责任把这些知识告诉老百姓。我开始爱上了科普工作。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席卷了我国。百姓的恐慌、社会的传言,铺天盖地。这使我意识到,只在信箱里回答几位网民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只在医院网站中写几篇科普文章看到的人也很少,我应该让健康科学普及到家家户户。于是,我开始向报纸、杂志投稿。最初,我的文章写得并不好,常常被退稿。这时,我参加了《身边的传染病故事》、《传染病,你知多少?》等科普图书的编写工作,接触到许多科普作家和科普作协的两位赵老师(赵仲龙和赵萌),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和他们一起创作的过程中,我的文章越写越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也越来越多。我加入了科普作协,科普作者成为我的第二职业。

这个第二职业让我深深地感到了一种责任,一种比医生治病还重要的社会责任——把防病治疗的知识告诉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保持健康,不得病。就是因为有了这种责任感,我在网上开了博客、微博,建立了自媒体平台,使我的科普文章能更快地让百姓看到。就是因为这种责任感,使我不仅为病人治病,还特别关注公众的健康问题和误区,疾病流行的信息。只要发现问题,尤其是出现了传染病疫情,我会立即写出科普文章,使老百姓在第一时间听到科学的声音。2013年初,北京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又开始增多,并且出现死亡病例。北京市卫生局于16日发布疫情公告,我立即写出了科普文章,于17日上传到我的博客中,并在19日的《健康报》上发表。110日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邓海华用我的科普文章回答了中外记者提出的北京甲流疫情问题。我的科普文章能在新闻发布会上为中外记者释疑,这更使我感到科普工作的光荣和重要。


  这个第二职业促进了我的学习和进步。科学进展突飞猛进,防病治病知识不断翻新,许多传染病都是新发现的,对于这些新知识和新传染病,不仅百姓不知道,我们医生有时也了解得很少。科普文章是给百姓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不能出错,出错则会误导百姓,也会让我的文章失信。于是,我写每一篇科普文章都像写论文一样认真,常常要查阅大量文献,看看我写的内容国内外有什么进展,我的观点是否有依据。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我查阅了2000年以来我国甲流流行的84篇文章,发现学校是甲流预防的重点,立即写了一篇《甲流为何青睐学生》的文章发表在《健康报》上。我的文章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叫停了暑期夏令营,加强了学校的甲流预防措施,这篇文章也因此获得北京市卫生局2009年科普一等奖。

这个第二职业给我的事业带来进步。在长期和患者、网民的通信和交流中,我发现乙肝的母婴传播和乙肝患者的生育问题是乙肝病人最关心的问题。但由于乙肝的抗病毒药物都是近几年来上市不久的新药,这些药物在乙肝青年生育期间的安全性不仅是病人最担心的问题,也是医生最棘手的难题,而且在全球罕有研究。于是,我开始专门研究乙肝的生育问题。我联合了医院妇产科医生,建立了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生育妇女的数据库,逐渐积累病例,并通过邮箱联系更多的乙肝患者。几年下来,我们数据库中的病人增加到了600多例,并利用这些数据在国内外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2篇论文发表在SCI期刊。我也成为全国知名的研究乙肝生育的专家。我的科普帮助了病人,也同时获得了智慧,得到了专业上的提升。

这个第二职业加强了我和患者的交流,使医患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我爱我的病人和网民,无论他们在天涯海角,无论他们会不会到我门诊看病,只要有时间,我就会通过网络与他们谈话,为他们答疑,帮他们解决困难,为他们解开心结。我越“爱他”(@),网民就越爱我,我的身边围满了“粉丝”,我每发表一篇文章,每说一句话,都会收到无数网民的鼓励和追捧;每到节日,我的信箱都会收到无数祝福,有时还会惊喜地收到鲜花。这是网民给我的力量,没有领导的强迫、命令,没有领导的督促和奖励,但我非常快乐。

我们医院的年轻医生问我为什么能做出成绩。这使我想起中国著名的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的主要创始人马云的话。他说:“在当今世界上,要做得比别人好太难了。因为技术已经很透明了,你做得到的,别人也不难做到。但是现在选择别人不愿意做、别人看不起的事,我觉得还是有戏的。”科普工作十分辛苦,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几乎没有几个医生愿意做。因为科普不属于医生的日常工作,也没有人要求医生一定要去做,全靠自觉、自愿完成。但老百姓需要科普,老百姓看得见科普。科普是医生的责任,也是一项非常公益和高尚的工作。几年的科普写作使我的科普能力明显增加,我不但成为许多报刊杂志最受欢迎的科普作者,而且还写出了《身边的传染病故事》、《传染病,你知多少?》、《漫话肝炎》、《漫话艾滋病》、《漫话脂肪肝》、《带你读懂“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慢性肝炎合理用药242问》和《乙肝青年婚育宝典》等许多科普图书,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科普专家,还获得了许多科普奖。我的博客受到老百姓欢迎,5年来的点击率达到了280万;我的文章受到媒体关注,被许多报刊杂志刊登或转载。科普工作使我赢得了人气,赢得了信任,赢得门诊患者盈门赢得我事业上的进步。


  科普作协成立35周年,我仅写此文庆祝。用我这些年我做科普的经历和体会告诉年轻的医生们,不要以为科普这样的小事不值得我们去做。越是这些小事,越是这些没人愿意去做的小事,往往越能做出成绩。从小事做起,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日积月累,总会做出成绩!希望有更多的医生加入科普作协,将科普进行到底!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