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同道和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我很高兴能参加“爱肝一生计划”年度总结表彰大会。2008年9月23日,也是在北京,我们很荣幸地见证了“爱肝一生计划”的启动,我对当时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时间飞快,转眼间两年就过去了,今天我们一起迎来了一个“爱肝一生”收获的日子。

从刚才各位的报告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和爱肝网为落实和推进“爱肝一生计划”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各医院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医生的积极参与,才是推动这项公益事业的真正动力,刚才表彰的十佳医院和优秀医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爱肝一生计划”在对一些经济困难的患者进行了资助,尽管每个人获得的金额有限,对整个治疗费用也许是杯水车薪,但它体现了社会对肝炎患者的人文关怀,而且对于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肝炎、引导患者规范治疗肝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肝炎领域来说,2010年是值得庆贺的一年。今年初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禁止在入学、入职体检中检测乙型肝炎感染标志物的通知,为切实保护乙肝感染者的在接受教育、就业方面的平等权利提供了法规依据。今年3月亚太地区肝病学第20次年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国际肝病学术组织首次在我国大陆举行会议,对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提升我国肝病界的国际学术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五月世界卫生大会正式确定每年的7月28日为世界肝炎日,体现了世界卫生组织对肝病防治的关注和重视,这对我们肝病工作者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今年底,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发布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于规范和提高我国的慢性乙肝防治水平有重要指导意义。也是在这一年中,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初步成果。然而,我们深知,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战胜病毒性肝炎的征途上仍需要我们继续进行不懈的努力。

从患者角度看,同肝病作斗争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更需要科学的认知、极大的耐心和恒心。在漫长而艰难的抗病经历中,有患者的悲观失望,对医学、对医生、对药品失去信心,不接受治疗或随意停药;有的急于求成,听信秘方偏方或所谓高科技疗法,在付出巨大经济代价的同时耽误了正规治疗,甚至导致病情恶化,让人扼腕!“爱肝一生计划”恰恰就是给予经济困难的患者一定的资助,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鼓励患者接受系统规范的治疗。“爱肝一生计划”还向全社会招募志愿者,把众多有爱心的朋友召集在一起,在“爱肝一生”的大旗下,做有益于患者、有益于社会的事,这非常值得提倡!特别令人欣喜的是首都医科大学的在校学生也参加到了 “爱肝一生计划”志愿者中来,这说明这项公益事业后继有人,因而一定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对今天参加来“爱肝一生计划”总结表彰大会的各位肝病和传染病工作者,我想说的是,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遭遇巨大困难的今天,我们应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医疗体制改革,更多地关注公众、关注社会、回归临床、回归人文。具体地说,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作为肝病和传染病专业人员,我们应当为消除乙肝歧视做更多的工作。我国政府部门作出的禁止在入学、入职体检中检查乙肝感染标志物的有关规定,绝不是根据个别地区的少数专家的意见而制制订的。而是在国务院有关领导的直接关注下,经过充分科学调研,广泛征求医学、教育、法学、社会学各领域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决策。这一决策采信了国际、国内主流专家的主流观点,借鉴了国际及我国港台地区的经验,它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顺应了民意和当今世界潮流。尽管这项规定可能会对我们以往的工作和管理方式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它在保护公民平等教育和就业权利方面的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第二,我们要始终坚持自己的职业信念、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加强自律和自我完善,自觉抵制各种不正当利益的诱惑,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自己爱心、知识、技能和经验奉献给患者和社会。

第三,坚持学术独立、学术公正和循证医学原则。在国内外主流指南、共识指导下,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尽量避免不规范的诊断、不规范的治疗,坚决杜绝过度诊断、过度治疗。

以上这几点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也是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还医学以应有的圣洁,还医生以应有的尊严!

最后,祝愿“爱肝一生计划”越办越好!

也预祝大家圣诞和新年愉快!

谢谢大家!

20101214日亮马河饭点)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