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5年10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发布了我国第三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简称:《指南》)。尽管近些年来,由于核苷(酸)类药物需要长期治疗,一些医生试图将其与干扰素联合或序贯治疗,希望增加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尽早停药。意大利米兰大学的兰佩蒂科教授把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联合或序贯治疗的方案称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皇家婚礼”[1]。但本版《指南》未推荐这种“皇家婚礼”式的治疗。这是为什么呢?

  庄辉院士在今年的10月15日《中国医学论坛报》上发表了一篇题目为《慢性乙肝治疗的“皇家婚礼”尚须延期推荐》的文章[2]。文章中介绍了近年来在临床开展过的干扰素与核苷(酸)类药物联合或序贯治疗的主要三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干扰素与核苷(酸)类药物同时开始联合治疗策略。   我的观点:可以肯定,联合治疗后HBV 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干扰素单药治疗,但这种疗效归功于干扰素还是核苷(酸)类药物,则是一笔糊涂帐。如果归功于核苷(酸)类药物,那一年的干扰素很可能是白用,病人白花钱,白遭受干扰素副作用之苦。如果归功于干扰素,那核苷(酸)类药物则白用,虽然核苷(酸)类药物副作用很少,但等干扰素的疗程完成后又导致病人不敢停用核苷(酸)类药物。有可能联合治疗后HBeAg血清转换率优于干扰素单药治疗,但从“未显著改善停药后的持久应答率”结果来看,联合治疗并未达到增加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尽早停药的目的。
  第二种方案:开始时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尔后加用或换用干扰素序贯联合治疗策略。   我的观点:由于干扰素对HBV DNA的抑制作用较弱,高病毒复制的患者疗效较差,医生试图使用核苷(酸)类药物将病毒抑制下去,然后序贯干扰素,希望能够通过干扰素对免疫系统的作用,达到早期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或更高的HBsAg阴转率,缩短抗病毒的疗程。但是,在第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研究中,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患者中尽管有14.9%的患者发生了e抗原血清学转换,有8.5%的患者乙肝表面抗原消失,但是,我们还要注意:有8.3%的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有13.4%的患者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或实验室检查异常而调整药物剂量,有69.1%的患者出现了至少1项不良事件,有10.3%的患者ALT升高到正常值上限的5~10倍,治疗期间保持ALT正常者仅有15.5%。这些不良反应或事件都明显高于继续服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在另一项研究中,入组的条件是经过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已经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和e抗原消失的良好疗效患者,在这样的基础上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两项研究均没有对患者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停药后的随访[3, 4]。因此,2015年版《乙肝指南》未对这种治疗方案给予推荐。
  第三种方案:开始时用干扰素治疗,尔后加用或换用核苷(酸)类药物序贯联合治疗策略。   我的观点:采用这类方案治疗的患者,如果干扰素疗效好,则根本没有必要加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我在临床上遇到的大多是干扰素效果不好的患者医生加用核苷(酸)类药物联合治疗。那么,既然干扰素效果不好,继续使用不仅增加医疗费用,而且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为什么不停用呢?而且,我国的几项研究结果均表明,这种治疗方案与单用干扰素治疗的结果相似[2]。而且,干扰素治疗结束后,核苷(酸)类药物何时能够停止呢?肯定还是需要继续使用的。那么,还不如观察到干扰素疗效不佳后停用干扰素,使用核苷(酸)类药物单药治疗,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庄辉院士指出[2]:“目前对于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联合或序贯治疗的疗效是否确实优于单药治疗,尚难定论,仍需作进一步研究。……为了增加有限的低HBsAg水平和HBsAg消失率,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联合或序贯治疗,需要付出较大代价,如副作用、增加治疗的监测费用等,是否符合成本效益需进一步研究。”
  兰佩蒂科教授也不赞成这种高代价的“皇家婚礼”样的联合或序贯治疗[1]。他说:由于未证实口服核苷(酸)类药物与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因此目前国际指南未推荐联合治疗。这些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联合或序贯治疗的方案需要支付附加值、副作用、费用和监测的开支,这对于一些患者和/或者一些国家确实费用太高,国家未解决的主要紧迫问题是控制病毒复制,而不是发展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新的停药原则。


References

[1]    Lampertico P. The royal wedding in chronic hepatitis B: The haves and the have-nots for the combination of pegylated interferon and nucleos(t)ide therapy. Hepatology. 2015. 61(5): 1459-61.
[2]    庄辉. 慢性乙肝治疗的“皇家婚礼”尚须延期推荐.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5. 2015-10-15 D1版.
[3]    Ning Q, Han M, Sun Y, et al. Switching from entecavir to PegIFN alfa-2a in patients with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a randomised open-label trial (OSST trial). J Hepatol. 2014. 61(4): 777-84.
[4]    Hu P, Jia S, Zhang WH, et al.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study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witching to peginterferon alpha-2a (40KD) for 48 or 96 weeks in HBeAg positive CHB patients with a prior NUC history for 1 to 3 years: an interim analysis of NEW SWITCH study. Hepatology.. 2014. 60(Suppl): 1273a-4a.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