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天,一位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来信问我:“请问丙肝妈妈抗体阳病毒阴,可以喂奶吗,喂奶传染的概率有多少,谢谢!”于是,我写这篇博客回答她,希望也能让其他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获益。

  丙肝病毒感染母亲产后哺乳对婴儿的影响至今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调查。母乳和初乳中可以检测到HCV RNA。因此有人认为,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母乳喂养有一定风险,尤其是HCV RNA载量较高者,可能通过母乳或通过婴儿吸吮破损的乳头而使婴儿感染。这些母亲最好避免母乳喂养[1-3]。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相比,未增加新生儿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4-7]。这可能是因为母乳中的HCV RNA浓度太低,少量的丙肝病毒可能很容易被胃液灭活,初乳和母乳中的丙肝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能避免婴儿期丙肝病毒的感染从而保护婴儿[8, 9]。因此,2011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发布的丙型肝炎管理指南(简称:欧洲丙肝指南)和2015年美国胃肠病学院的肝脏疾病与妊娠指南均推荐:对于慢性丙肝病毒感染的产妇,只要其艾滋病抗体阴性且未静脉吸毒,即可进行母乳喂养[10, 11]。

  总结以上意见,本书作者建议:①单纯抗HCV阳性母亲可以正常母乳哺养;②HCV RNA阳性者尤其是病毒载量较高(≥1×105 IU/ml) 者,在乳头破裂、损伤或出血时暂停母乳喂养;③肝功能异常的丙肝病毒感染母亲不建议母乳喂养;④母亲在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不建议哺乳;⑤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母亲应根据其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治疗状况选择婴儿的喂养方式(图17)。

参考文献:

[1]喻童. 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母婴传播及阻断的异同. 吉林医学. 2009. 30(21): 2699-2700.

[2]Delwaide J, Bourgeois N, Colle I, Robaeys G. Risk factors for hepatitis C: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Acta Gastroenterol Belg. 2002. 65(2): 87-9.

[3]张秀. 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0. 05(24): 74-75.

[4]Ruiz-Extremera A, Salmeron J, Torres C, et al. Follow-up of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C to babie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negative women: the role of breast-feeding in transmission. Pediatr Infect Dis J. 2000. 19(6): 511-6.

[5]Tajiri H, Miyoshi Y, Funada S, et al. Prospective study of mother-to-infant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Pediatr Infect Dis J. 2001. 20(1): 10-4.

[6]王占英, 牛美智, 鲁学恒, 李颖, 乔光彦. 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羊水、乳汁和唾液的作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 11(11): 1822-1824.

[7]熊曙康, 郑明男, 张振强, 邵小光. 丙型肝炎母子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的研究.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4. 5(3): 194-196.

[8]Hanson LA, Korotkova M. The role of breastfeeding in prevention of neonatal infection. Semin Neonatol. 2002. 7(4): 275-81.

[9]Van de Perre P. Transfer of antibody via mother's milk. Vaccine. 2003. 21(24): 3374-6.

[10]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J Hepatol. 2011. 55(2): 245-64.

[11]Tran TT, Ahn J, Reau NS. ACG Clinical Guideline: Liver Disease and Pregnancy. Am J Gastroenterol. 2016. 111(2): 176-94.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