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728日世界肝炎日就要到了。以往,我写病毒性肝炎的博客较多。最近,受中华预防医学会之托,希望我多写一些关于药物性肝损伤的科普文章。于是,我准备写几篇,放到网上。

大家都知道,肝脏是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我们吃进去的许多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均需要在肝脏中“解毒”后排出体外。

有毒物质进入肝脏后,在肝细胞内一些药物代谢酶的作用下,通过通过氧化、还原或水解作用变成无毒的产物,再与肝脏内的一些物质结合,生成容易排出体外和产物,然后才能通过肾脏或肠道排出体外。

例如我们喝的酒(酒精学名乙醇),进入人体后迅速被胃肠道吸收入血,绝大部分在肝脏进行代谢,仅2%10%由肾、肺排泄。在肝脏,酒精先变成乙醛,再变成乙酸。其中乙醛是引起肝损害的主要祸首,它的毒性是乙醇的15倍。因此,肝脏必须马上把它变成对人体无毒性的乙酸,最后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酒精在分解代谢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因而造成细胞内的低氧,导致肝细胞损害。酒精代谢取代了大部分肝脏的正常工作,造成肝脏正常代谢紊乱,糖、脂肪、维生素、激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或失调,引起肝细胞损伤和全身代谢综合征。

我们吃的药更是如此。大多数药物是脂溶性的,容易被细胞膜吸收,因此都要经过肝脏代谢,只有少数水溶性药物可以直接经肾脏排出体外。如果同时吃两种在肝脏内需要同一种种酶转化的药物,两种药物争先与肝脏的酶结合,代谢的速度就会减慢,药物的毒性就会增加。一些药物不仅需要在肝脏代谢,而且其本身就对肝脏有毒,像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抗结核药异烟肼等。有些人肝脏代谢药物的酶先天不足,有些人感染了乙肝或丙肝病毒,那么,他们的肝脏更容易受到药物的伤害。

希望大家了解肝脏解毒之难,爱肝护肝,少饮酒,少吃药,健康伴你一生。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