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天,北京各大媒体都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超三成患者到大医院只为开药,北京将加快推动分级诊疗。我看到这条消息,忍不住想说几句:别以为大医院的医生只是开药,医生开药并非领导想得那么简单!

就拿我治疗的乙肝病人举例吧!乙型肝炎的治疗是长期的,一种药物常常吃上几年也不更换,大多数病人找我确实只为开药。尽管病人只为开药而来,但我却并非只给病人开药。每次开药,我都会翻翻病历本上前面的记录,检查一下病人有多久没有复查,然后认真地在病人的病历本上记下开药记录,写上下次复查的时间,提醒病人每天按时服药。如果发现病人有漏服药物现象,我会给病人看一些科普图片,告诉病人治疗的依从性与疗效的关系,病毒耐药是怎样发生的,对病人进行治疗依从性教育。有时,我会有目的地问病人有无肌肉疼痛、手脚麻木等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症状,警惕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我还要根据每位病人所服药物的不同,督促病人进行检查,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监测肝癌的发生。为了鼓励病人把治疗坚持下去,我还会定期把国内外乙肝治疗的进展告诉病人,把其他病人治疗经验讲给病人听,增加他们坚持治疗的信心。 

同样是开药,基层医生就大不相同。基层医生大多是全科医生,尽管他们的医学知识非常全面,但深度不够。对一些专科药物,尤其是新上市不久的药物的使用还比较生疏。例如:他们对治疗乙肝没有经验,不能像我们这样在开药的同时对病人进行治疗依从性教育。有一次,我的门诊来了一位病人,一直在外地的几家基层医院治疗。甲医院建议他服拉米夫定,乙医院建议他服阿德福韦,丙医院又把治疗药物改为替比夫定。估计是听哪家药厂介绍的好,就用哪种药物。或者是进药不全,只能开某一种药物。而且,这些医院的HBV DNA等指标都要送到其他医院检测。那位病人每次去医院只开药,频繁更换药物,又没有按时检查,等到我们医院看病的时候,病人已经发展为多重耐药。

两个月以前,我被河北省一家医院请去会诊,结果发现许多阿德福韦引起的肾损害和骨损害。我仔细问过才知道,这家医院的医生对阿德福韦的不良反应都不太了解,而且不能为病人检测血磷。我立即给这家医院的医生普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知识。还有一次,我门诊来了一位病人,长期服用替比夫定,肌酸激酶升高达两年之久,医生视而不见,一直让病人坚持,等到我门诊就诊时,肌肉已经明显萎缩,病人几乎瘫痪。但这位病人早已达到停药的标准,直到看了我的门诊才知道自己早就可以停药。

前一段时间我曾发过一篇有关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的博客。一位老年病人一直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治疗高血压,几年后出现下肢水肿。在其他医院只是开药,下肢水肿并没有引起医生注意,到我们医院心内科,有经验的医生一下子就认清了这是降压药的副作用,改变治疗方案后水肿很快好转。但另一位病人则没有那么幸运,服用硝苯地平治疗,出现水肿后也没有就医,最后导致大量腹水和胸水,最终住院后才确诊为降压药的副作用。

我认为,病人可以在基层医院开药,但绝不能连续几个月或几年都在基层医院开药,根据不同疾病的情况,每隔几个月必须去原来诊治的专科医院或大医院“开一次药”,并在那里进行全面检查,监测药物疗效、疾病进展和不良反应。如果病人一直在基层医院开药,不去大医院开药,很可能会延误一些疾病的诊治或出现更多不良反应。千万别定个什么指标,把大医院开药的患者降到几成,我看大医院有三成开药的病人是很正常的。别以为大医院的医生只是开药,医生开药并非领导想得那么简单!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