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上个月出门诊时,我遇到一位临近高考的中学生由其母亲陪伴就诊。这个男孩近几年来发现皮肤发黄,检测肝功能等血液生化指标中,只有胆红素异常,总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男孩的母亲说,这两年带孩子去了许多医院,看了许多医生,都说他得了肝炎,吃了好多“退黄药”,时好时坏。最近高考比较紧张,脸黄更加明显。


我看了男孩的化验单,总胆红素56.7 μmol/L,直接胆红素16.1 μmol/L。从化验结果可以得知,患者的胆红素升高主要是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56.7-16.1=40.6 μmol/L)。男孩的肝功能其他指标均正常,血常规也正常,没有溶血的表现。我告诉这位母亲,患者的疾病可能是一种遗传性良性黄疸,叫“Gilbert综合征”,不用治疗,对健康和寿命无明显影响。

那位母亲不信。我告诉母亲,我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证实我的诊断是正确的。可以给孩子吃一种叫做“苯巴比妥”的安眠药,几天后黄疸即可明显消退。另外,孩子的黄疸一般在饥饿后加重,饭后减轻。母亲愿意吃几天“苯巴比妥”试试,说:“反正最近孩子因为高考压力大,睡眠总不太好。”

一周后,男孩来复查,总胆红素降到了23.4 μmol/L。母亲说:“吃了那么多的药都无效,怎么几片安眠药,黄疸说退了呢?那我以后说给他吃安眠药吧!”

我说:“吃这种安眠药的目的不是为了治疗疾病,而是为了告诉你我的诊断是正确的。长期服安眠药没有好处,而且一停药黄疸会再次升高。”在门诊病人较多,我无法讲得太细,答应为他们写篇博客。

Gilbert综合征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1901年,法国医生奥古斯汀尼古拉?吉尔伯特(Augustin Nicolas Gilbert)和他的同事首先在一本书中描写了这种遗传性良性黄疸,并命名为“Gilbert综合征”。

 

肝脏的功能之一是参与胆红素的代谢。红细胞的寿命是120天,衰老的红细胞“死亡”后,就变成了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随后即被肝脏“吞食”。肝细胞把“吞食”的间接胆红素转变为直接胆红素,“加工”成胆汁帮助消化,经胆管和胆囊从肠道排泄出去。

肝细胞转化和加工胆红素的过程需要许多转运蛋白和酶的参与。如果这些转运蛋白和酶出现异常,就可能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发生黄疸。Gilbert综合征就是一种肝脏内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胆红素-尿嘧啶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遗传性缺乏而导致的良性疾病。由于这种胆红素代谢酶的缺乏,肝细胞不能将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导致患者血液内间接胆红素升高。

Gilbert综合征有什么临床表现?

Gilbert综合征是一种很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全球大约3%10%的人存在这种遗传性胆红素代谢障碍(编者的话:发病率和乙型肝炎差不多,可见是很常见的。),男性多于女性310倍,常在青少年期发病[1, 2]。由于这种疾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有可能无家族史。

患者除间歇性黄疸外,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偶有肝区不适和肝脏肿大,对健康和寿命影响不大,所以被称为“良性黄疸”或“体质性黄疸”。黄疸一般较轻,常常不引人注意,但在紧张、劳累、饥饿、饮酒或感染等情况下黄疸加重,所以呈现“间歇性黄疸”。苯巴比妥可以诱导肝脏产生胆红素-尿嘧啶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增加,所以服用苯巴比妥后,黄疸就会消退。在临床上常服苯巴比妥帮助医生诊断,称为“苯巴比妥试验”。也有医生让病人饥饿或低热量饮食24小时后检测胆红素升高来诊断疾病。

Gilbert综合征对健康有何影响?

Gilbert综合征对健康无明显影响,一般无须治疗。黄疸加重时应注意去除诱因,经休息、补充热量后即可好转。但是,肝脏中的这种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也参与一些药物的代谢。因此,患有Gilbert综合征的患者对一些药物的代谢可能减慢,使药物在肝脏内的毒性增加。患者有服用一些具有肝毒性药物时,应特别注意监测肝功能,避免药物性肝损害发生[3]。另外,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Gilbert综合征的患者可以更容易并发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2]

Gilbert综合征还有可能给健康带来好处。有人发现,患有Gilbert综合征的人因为长期胆红素升高,增强了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了心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率[3]

 

 

References

 

[1]       Radu P, Atsmon J. Gilbert's syndrome--clin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implications. Isr Med Assoc J. 2001. 3(8): 593-8.

[2]       朱俊乐, 施斌. Gilbert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1. 27(1): 110-112.

[3]       江小柯, 范竹萍. Gilbert综合征与药物代谢.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12. 32(6): 339-341.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