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年728日世界肝炎日的主题是:消除肝炎。你知道世卫组织提出的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策略吗?你认为这个目标能达到吗?

病毒性肝炎是一项世界性公共卫生的挑战,堪比艾滋病、结核病、疟疾在内的其他重大传染病。目前,全球每年新发甲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140万例;曾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者约20亿例,其中2.4亿人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肝病;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估计5%感染丁型肝炎病毒,约1200万例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7亿,每年新感染丙型肝炎病毒300万~400万例;每年新感染戊型肝炎病毒3500万例,死亡7万例以上[1]

全球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的死亡人数在逐渐下降,但死于病毒性肝炎的人数仍在增加(1)。病毒性肝炎死亡病例中,47%为乙型肝炎所致,48%由丙型肝炎所致,其余则是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所致。在艾滋病毒携带者中,病毒性肝炎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导致死亡的原因。约有29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合并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约有260万合并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如不扩大并加快对应,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数量预计在今后4050年内仍将保持目前的高水平状态,并在20152030年间累积造成2000万人死亡[1]。尽管丙型肝炎已经有了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丙型肝炎感染者的实际数量仍在增加,可能有许多人仍不能得到有效的药物治疗。

 

1. 全球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毒、疟疾和结核病的死亡人数

目前,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已经获得许多重大进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领域。

①疫苗:已经有了预防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疫苗,许多国家已经实施了大规模廉价的乙型肝炎疫苗儿童期预防接种项目。

②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预防:在出生时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通过产前检测和使用抗病毒药物进一步加强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的效果。

③注射、血液和手术安全:推广一次性注射器和医疗器械的使用,严格筛查献血员,保证用血安全,对所有侵袭性医疗介入诊断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严格筛查,防止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医源性传播。

④为吸毒者提供减少伤害的服务:保证他们随时可获得无菌注射器,提供有效的药物依赖治疗,帮助他们戒毒,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在这一人群中的传播,同时也预防了艾滋病等其他血传播疾病的流行。

⑤治疗:已经有多种安全有效的口服抗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获批,使丙型肝炎的治愈率提高到90%以上。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也有了有效的治疗药物。只不过对大多数患者而言,这种治疗是长期的甚至终生。

以上五个领域的进展和实施为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降低病毒性肝炎造成的死亡创造了基本的条件。但是,这些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分布还非常不平衡。2016年在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69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策略(2)。要求各国政府积极努力在2020年和2030年全面达到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1)。要在全球努力“建立一个无病毒性肝炎传播、且每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可以获得安全、能支付、有效的预防、关怀和治疗服务的世界”[1]

1. 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战略的具体目标 

2. 全球卫生部门消除病毒性肝炎战略的框架(2016-2021)

对照这些目标,目前我国只有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和儿童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达到了2020年的目标。我国丙型肝炎的检测诊断率仅达5%[2],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率仅达10%,丙型肝炎的治疗率仅1%[3],新的丙型肝炎治疗药物尚未在我国上市。在我国,要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这一宏伟目标,需要把病毒性肝炎诊断、治疗、预防的公共卫生策略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References

 

[1]       WHO. Global health sector strategy on viral hepatitis 2016-2021. http://www.who.int/hepatitis/strategy2016-2021/ghss-hep/en/.

[2]       田晓青. 丙肝防治,提高公众认知是当务之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 33(45): 2007-11-29.

[3]       庄辉. 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策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6. 2016-7-28 D2.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