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近,香港H3N2流感流行。据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5月5日至8月6日,香港确诊的甲型流感患者已达1.4万人,其中严重流感病例475人,327例死亡。香港流感疫情立即引起公众的关注,什么是H3N2流感?为什么导致的死亡病例超过香港2003年的非典?
 
什么是H3N2流感?
 
流感病毒是一种可以导致人类或动物患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病毒。能够导致人类流感的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只有甲型流感病毒可以导致人和禽之间的传播,也是造成世界流感大流行的罪魁祸首。
 
甲型流感病毒基因中,有两段非常重要的,决定病毒特性和型别的蛋白质基因:一个是红细胞血凝素蛋白,另一个是神经氨基酸酶蛋白,按照它们首写英文字母分别缩写成“H”(Hemagglutinin)和“N”(Neyramidinase),人们根据这两段基因蛋白及其组合的不同,又把流感病毒分为上百个亚型。其中导致人类流感大流行的有H1N1、H2N2和H3N2三个亚型。今年造成香港夏季流感流行的就是其中的H3N2亚型。
 
H3N2流感以前流行过吗?
 
H3N2流感病毒是导致1968年-1969年全球第3次流感大流行的元凶。这次流感的大流行也发生在夏季,在香港突然暴发,导致50多万人患病。流感很快传播到我国台湾地区、新加坡、越南、印度、澳大利亚、日本和我国内地;又被侵越美军带到美国,造成了美国1/4的人——5100万人患病,有2万~3万美国人因此死亡;接着,流感又传入苏联和欧洲,波兰有三四百万人病倒;1969年中至南美和南非。据世界红十字会统计,1968年的流感,至少波及了55个国家和地区,大约造成46000人死亡。根据这次流感的起源,被称为“香港流感”。我国内地当年流行的特点是由南方开始,逐渐向全国扩散,夏季南方流行,冬季北方流行。“香港流感”流行后,H3N2流感病毒并没有消失,长期在人间“住”了下来,成为季节性流感的主要流行株,统治了几乎半个世纪。因此,这次香港H3N2流感并非新型流感,而是老病毒的再次疯狂。
 
老病毒为何突然疯狂?
 
流感属于一种传染病。传染病流行有一定的周期性。也就是说,隔几年就会有一次大流行。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每3~5年一次小流行,8~10年一次大流行;麻疹每隔2~3年就有一次大流行。流感的流行也有一定周期性,小流行约每2~3年一次,大流行约每10~15年一次。流行常突然发生,发病率较高,传播迅速。
 
传染病的流行周期间隔的长短取决于病原体变异和人群免疫力的变化。2009年全球流感大流行是一种原本在猪中流行的H1N1流感病毒变异成人流感病毒所致。由于全球人群中对这种新变异的流感病毒缺乏免疫力,所以导致全球流感大流行。
  
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全球第5次流感大流行。从那以后,这种新型H1N1流感病毒逐渐取代以往流行的H3N2流感病毒,成为季节性流感的常见病毒株。尽管H3N2流感病毒从未在人间消失,但因其流行率下降,人群中对H3N2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力逐渐降低,累积了较多的易感人群,从而导致本次H3N2流感流行。
 
老病毒疯狂杀人赛过SARS吗?
 
有人看到本次香港流感导致了327人死亡,很害怕。认为这次流感流行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了2003年SARS流行期间香港299人死亡的人数。
 
这种单纯用死亡人数来说明疾病严重性看法是错误的。流感的病死率一般在1%左右,而SARS的病死率则是流感的10倍以上;流感导致的死亡多发生在有慢性疾病老年人、孕妇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而SARS则杀死了许多身强体壮的中青年人;H3N2型流感病毒是早已在人间流行的老病毒,人群中对其有一定的免疫力,本次香港的感染者大多是近年来没有接种过流感疫苗的易感者,而2003年的SARS病毒则是首次在人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其传播力较强,接触者很容易染病。因此,大家不必恐慌。
 
如何预防H3N2流感?
 
在流感流行期间,老年人和儿童应尽量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呆在有室内空调的密闭环境中时间较长。空气不流通,容易导致流感病毒的传播。预防流感,应定期开窗,通风换气。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保持双手清洁。到医院看病或探视病人时应注意戴口罩。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流行的好方法。目前我国的流感疫苗是兼有预防甲型H3N2、H1N1以及乙型流感病毒三种病毒感染的混合性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后,可以预防这三种流感病毒的感染。老年人抵抗力低下,更容易被流感病毒感染。而且,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患流感后容易并发肺炎或中毒性休克,病情往往较严重。因此,老年人更需要接种流感疫苗。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