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近,北京的流感发病率增多。据报道,今年北京的流感疫情主要是由乙型流感病毒、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及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有人担心,乙型流感的流行严重吗?它和甲型流感有什么不同呢?
 
流感病毒是一种可以导致人类或动物患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病毒。能够导致人类流感的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从形态和导致疾病特征上有些相象,而丙型流感病毒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
 
甲型流感病毒除了可以感染人以外,还可以感染禽类和多种动物,因此,流行范围很广,甚至可以造成人和动物间的传播。而乙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人,在人间传播,目前仅发现有海豚被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证据[1],其他动物都不会被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所以流行范围只限于人,不会导致“禽流感”、“猪流感”。
 
由于甲型流感病毒可以在人和多种动物中传播,所以,它的家族特别庞大,分为许许多多的亚型,且不断在人与动物间流行,各种不同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相遇,基因间相互重配,常常导致病毒变异。每当病毒发生了一次较大的变异后,就会导致流感大流行。所以,甲型流感病毒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常常导致世界性大流行。而乙型流感病毒家族亚型较少,又仅在人间流行,因此变异速度只有人甲型流感病毒的10%~20%,且很少发生较大的变异[2, 3]。因此,乙型流感病毒主要导致局部暴发和小流行,很少造成较大的流行。
 
近些年来,许多地区的乙型流感又重新活跃起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和急诊对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的流感病毒流行监测发现,2006至2014年8年间出现5个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高峰,流行高峰一般为隔年一次[4]。流感流行高峰期间,每月检测到乙型流感病毒的阳性率最高可达46.2%。在2007~2008年和2011~2012年的秋冬季,儿童中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高于甲型流感病毒,尤其是6岁以上的儿童;且乙型流感病毒流行高峰均出现在甲型流感流行高峰前[4]。5岁至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乙型流感的感染率较高[5]。2010年,北京某区两所小学各有一个班级发生乙型流感疫情,两个班级均有42%以上的学生染病[6]。2016年初,北京某小学校医报告,学校中一个班级有22位学生因病缺勤,流行病学医生调查发现,这些孩子中18例得了乙型流感[7]。
 
乙型流感与甲型流感的临床症状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在老年人和儿童中也会引起继发致死性肺炎等。但是,乙型流感的症状大多数较甲型流感轻,曾有研究者做过统计,乙型流感的住院率仅为甲型流感的1/4,与甲型流感相比,乙型流感更容易导致病毒性肌炎和胃肠道症状[1]。但是,在我国浙江省的一项调查中,乙型流感高热的比例还高于甲型流感[5]。
 
乙型流感与甲型流感的传播途径一样,都是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因此,预防方法也是同样的。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流感唯一有效的措施。现在我国使用的流感灭活疫苗是针对甲型流感H1N1、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三联疫苗[1],只要接种了流感疫苗,不仅可以预防甲型流感,也可以预防乙型流感。
 
如果出现流感症状,应多饮水,注意休息,并注意与家人、同学或同事隔离。治疗甲型流感的药物对乙型流感同样有效,较重的患者应及早使用抗流感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高热不退、咳嗽症状严重或有呼吸困难的病人,尤其是老人和幼儿,一定要到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情,导致疾病加重。
 
References
[1] 陈则. A、B、C三型流感病毒病毒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流感疫苗. 生命科学研究. 2000. (03): 189-196.
[2] 舒跃龙. 乙型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1996. (01): 3-8.
[3] 王绍彬, 李小曼, 张菁, 谢伟岸. 乙型流感病毒NS1基因的进化.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3): 304-306.
[4] 王芳, 孙宇, 赵林清等. 2006至2014年北京单中心儿童乙型流感病毒流行监测.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5. 10(4): 255-259.
[5] 魏凌秀, 林洁, 崔大伟. 2013至2015年杭州市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7. 10(4): 288-292.
[6] 梁慧洁, 彭晓旻, 石伟先等. 北京市某区两起小学乙型流感暴发疫情调查. 首都公共卫生. 2014. 8(4): 160-163.
[7] 崔兰梅, 田竞, 阚震, 张冬然, 刘静, 李丽丽. 一起小学乙型流感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首都公共卫生. 2016. 10(4): 183-185.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