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些乙肝患者在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一般都要定期复查乙肝五项、HBV DNA和肝功能。现在大多数医院都能进行乙肝表面抗原的定量检测,一些患者看到自己检测结果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经常有波动,就特别担心病毒耐药,甚至有一些医生也把这一指标误认为是病毒耐药的指标,来回给病人改变治疗方案。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离不开一种酶的作用,这种酶被称为:DNA聚合酶(HBV DNA-p)。DNA聚合酶存在于乙型肝炎病毒的内核,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和病毒基因(HBV DNA)共同构成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在DNA聚合的作用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才能按照一定的“模板”复制出螺旋状的病毒DNA链。没有DNA聚合的作用,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就会停止。核苷(酸)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中假扮成HBV DNA复制时所需要的核苷酸,与DNA聚合酶竞争性结合,代替了乙肝病毒复制时需要的真核苷酸,阻止的乙肝病毒基因链的延长,导致乙肝病毒复制中止。药物作用的部位也就是发生耐药的位点,这一部位常常受到药物的攻击,被“打皮”了,产生了“耐受性”这发生了耐药。耐药后,乙肝病毒复制失去了抑制,HBV DNA水平就会升高。所以,病毒耐药的部位发生在DNA聚合酶的部位,耐药的表现是HBV DNA升高。而乙肝表面抗原不是药物攻击的部位,所以,它的升高与降低与乙肝病毒对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无关。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高低在乙肝病毒cccDNA有一定的相关性,虽然它的高低与病毒耐药无关。但乙肝表面抗原的波动却能够表明不能随便停药,乙肝病毒复制的模板cccDNA在体内还有很多,停药后很可能反弹。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