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近,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问题疫苗被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公众对我国疫苗的信任度骤然下降。我连续几天收到网民的来信,一些乙肝妈妈担心疫苗无效,导致自己的孩子母婴阻断失败。那么,我国的疫苗免疫效果如何?我用数字来回答吧!
 
我国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中可谓立下汗马功劳。我国历史上脊髓灰质炎曾广泛流行。60年代初期,每年报告病例大约20 000~43 000例[1, 2]。196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1965年开始在全国逐步推广使用,脊髓灰质炎的发病和死亡明显下降。1988年以后,我国政府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号召,迅速制定了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计划并付诸实施,把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纳入我国儿童的常规免疫计划中,所有儿童均按时接种疫苗。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脊髓灰质炎发病例数大幅下降。1994年,我国报告了最后1例本土脊髓灰质炎病例,提前完成了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如果我国的疫苗效果不好,我们能在我国消除脊髓灰质炎吗?
 
1992年以前,我国属于乙型肝炎高流行地区,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约9.75%,大约有1.2亿人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几乎每10人中就有1人是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因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而死亡的人约有27万人。我国于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所有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普及接种乙肝疫苗后,我国青年与儿童中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持续下降。1~4岁、5~14岁、15~29岁人群的感染率从1992年的9.67%、10.74%和9.76%下降到2014年的0.32%、0.94%和4.38%(图1)[3]。
 
 
再看看我们医院的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我统计了我们医院妇产科,乙肝“大三阳”的妈妈2865人,慢性乙型肝炎妈妈924人,共3789人属于高母婴传播风险者,在我们医院生下宝宝,3708例阻断成功,81例感染,母婴阻断成功率为97.9%。乙肝“小三阳”的妈妈成生宝宝母婴阻断成功率几乎100%。如果乙肝疫苗无效,我们的母婴阻断率能达到那么高吗?
 
我们再看看本次涉及的百白破疫苗吧。百白破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白喉和新生儿破伤风的。我国从1962年开始接种白喉疫苗,1978年将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白喉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我国儿童计划免疫中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4]。2007年至2017年,我国未再发生1例白喉病例(图2),百日咳的发病率也在疫苗接种后明显降低(图3)。白喉已在我国消除了整整10年!如果疫苗效果不好,我们能在我国消除白喉吗?但是,全球仍有许多国家有白喉流行,一旦疫苗接种率下降,白喉很有可能卷土重来。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前苏联解体,导致疫苗接种率下降,造成前苏联一些国家白喉大流行,至少15万人患病[5, 6]。
 
我国疫苗的科研能力也逐渐增强。2009年新型H1N1甲流全球大流行,北京科兴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研制出新型H1N1流感疫苗,9月疫苗获批后立即在全国广泛接种,3个月后就有效地遏制住流感在我国的流行,流感发病人数明显减少(图4)。近年来,我国研究的首个戊型肝炎疫苗和手足口病疫苗都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
 
以上数字是最好的答案。这些事实都说明,我国的疫苗不仅质量好,而且创新能力强。我国疫苗的免疫效果功不可没,大家不要因为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两件疫苗问题,就对我国疫苗的整体失去信心。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脊髓灰质炎炎知识问答. 2011-8-26.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jshzy/cjwd/201108/t20110826_51208.htm.
 
[2] 董德祥. 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历史回顾及体会.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4. 31(5): 261-264.
 
[3] 杨力实. 2014年最新全国1~29岁人群乙肝血清流调结果发布.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5. 2015-8-6 D1版.
 
[4] WHO. Diphtheria. 2014-2-21. http://www.who.int/en/.
 
[5] WHO. 白喉疫苗:WHO立场文件. 2006年1月. http://www.who.int/topics/immunization/positionpapers/zh/.
 
[6] Vitek CR, Wharton M. Diphtheria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reemergence of a pandemic disease. Emerg Infect Dis. 1998. 4(4): 539-50.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