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解放初期,猩红热在我国的流行十分猖獗。以北京为例,每年每10万人口就有500600人患病,比现在北京猩红热发病率高50倍以上。自1960年以后,我国的猩红热发病逐年下降,但有一定的周期性波动。据文献报道,山东省猩红热的流行规律为每68年有一次大流行,北京的流行规律为45年一次小流行,7年一次大流行。近年来北京市猩红热的发病率一直较低,造成儿童中对猩红热的易感染性增加。北京市近10年来的流行高峰在2007年,距今年整好4年,因此今年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流行。

  猩红热多见于28岁的儿童,其发病率是城区高于郊区,近郊区高于农村。这是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儿童与外界的接触增多,且对猩红热无免疫力,而城区和近郊区的儿童多在托幼机构中集中管理,容易造成流行。

  猩红热的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在1989年以前猩红热发病高峰集中在1月份和12月份;而1989年以后,猩红热的发病多在每年3月份开始增多,56月份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最近正是猩红热的流行季节。

  另外,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北京的猩红热流行与气象有一定的关系,疾病的流行与风速和日照时数成显著性正相关。今年北京干旱少雨,风沙多,日照长,也可能促成北京猩红热的流行。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