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些年来,由于常常碰到一些乙肝病毒感染者上学难、工作难的事件,一直为乙肝感染者们鸣冤叫屈,积极反对乙肝歧视。但今天,我要为一些乙肝歧视叫屈:有时被我们认为的“乙肝歧视”并非真“歧视”。

  事情发生在这个月初的一个晚上。我打开电子邮箱,一封来自美国,几经周转的信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封信的大意是:一位4岁的湖南弃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受到美国一位好心人捐助,转到北京的一家福利院(NEW DAY希望之家)做手术。但到了北京后,术前检查发现这孩子有乙肝,而且是乙肝“大三阳”,病毒高复制。希望之家的工作人员非常害怕,害怕她把乙肝传染给其他孩子或工作人员,把孩子隔离起来,甚至想退回湖南。这位美国的好心人不死心,希望能在中国帮他找一位肝病医生给孩子看看肝病,看还能不能给孩子做手术,孩子的肝病是否需要治疗。我一看到这封信,就立即有些生气,心想:难道福利院也搞乙肝歧视?一定得好好教育一下他们。

  几天后,希望之家的一位护士带着一位可爱的小姑娘来了。这就是那位有心脏病的乙肝Lily。我一边为女孩看病,一边与希望之家的护士交流,向她宣传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我发现,这个护士很好,没有一点歧视孩子的意思,反而非常认真地把我讲的记录下来,并告诉我:她们这个机构是专门收到一些有病的孩子,帮助这些孩子治疗的。由于她们第一次碰到乙肝孩子,不太了解乙肝的知识,所以大家都有些害怕。希望之家里的孩子大多有病,害怕乙肝在她们那里流行。听了护士的话,我感觉我对她们误解了。她们并不是歧视乙肝,而是对乙肝不了解。

  过了几天,NEW DAY希望之家的园长打电话来,希望我去她们那里为她们进行一次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的培训。宣传乙肝知识,反对乙肝歧视本来就是我一直愿意做的公益活动,我当然很高兴地答应了她们的要求。

  NEW DAY希望之家在南六环以外,路途很远。这星期二,NEW DAY希望之家派了一辆车专门来接我。开车的司机很善谈,一路上一直向我们宣传公益事业,讲自己在NEW DAY希望之家做工的体会,讲社会上对他们的捐助,讲他们那里的义工和工作人员的故事。到了NEW DAY希望之家,张国芳园长又带领我们参观了整个希望之家,并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十年来求助和治疗的孩子们,使我们深受教育。我在她们那里感觉到的全都是爱,没有一点儿歧视。

  中午,趁着孩子们午休的时间,所有NEW DAY希望之家的员工、义工、“妈妈们”和医务人员,都非常认真地听了我讲的“认识病毒性肝炎,细说乙型肝炎”的科普讲座。我在最后说到:“我们都是做投身于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你们精心照顾这些失去父母的残疾孩子;我们关爱乙肝,反对歧视。我们的想法相同,目标一致。今天,你们了解了乙肝。我想,你们也会像关爱这些孩子一样关爱身边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不歧视他们,为他们做公益,做关爱乙肝的志愿者。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乙肝,像爱自己孩子一样亲亲乙肝Lily;伸出我们的手,抱住乙肝Lily,拉起身边一亿多乙肝人,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和谐,我们的国家也会强大无比!”我的讲话刚刚结束,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从这些掌声中,听到了对我的支持和对Lily的爱。讲座结束后,她们又向我提了许多问题。最后,她们告诉我,Lily不仅有乙肝和心脏病,脸颊上和身上还长了许多传染性软疣,因为她是乙肝“大三阳”,谁也不愿意给她治疗。我立即说:“到我们医院来,我们医院最不怕‘大三阳’,我们给她治!”大家都高兴地笑了起来。

  昨天,希望之家的妈妈带着乙肝Lily,来到我们医院。我昨天出门诊,不能亲自去陪Lily,但我的心一直惦记着Lily。今天,当我听说皮肤科的闫医生,为孩子进行了彻底的治疗,并免除了她的治疗费用。我非常高兴。但我的心里还是有个结:闫医生用镊子夹除软疣时,肯定会有许多血。是谁在抱着Lily呢?是希望之家的妈妈吗?她害怕Lily的血吗?今天,当我听说是希望之家的妈妈在Lily手术时,一直抱着Lily;在Lily痛哭时,一直在抚爱着Lily;在Lily手术后,帮Lily擦干血迹。我感动得流下泪水。

  通过这件事,我想起有一次,我带着一位乙肝给媒体记者们做科普。当那位乙肝向记者讲起他感受到的一些乙肝歧视时,有一位记者说:“其实,并不一定都是歧视,有时可能是我们不了解乙肝,或许有时你们想得太多、太敏感。”是的。乙肝歧视,有时并非真“歧视”。NEW DAY希望之家使我相信:人世间的爱还是很多的,有时只是个误解。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