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近,有病人来信问我:“据《健康报》报道治疗性乙肝疫苗(乙克)完成了Ⅲ期临床试验,其结果到底如何?”

  我也看到了《健康报》的报道(http://www.jkb.com.cn/document.jsp?docid=254631)。但是,我请大家注意这篇新闻报道中下面的两句话。

  第一句话:“在经乙克治疗后出现e抗原血清转换的患者中,59.6%的患者病毒载量降至临床阴性,84.4%的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表面抗原水平下降,肝组织活检及细胞免疫均出现炎症缓解等,表明乙克对乙肝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仔细阅读就能看出,这句话中的意思是只有达到“e抗原血清转换”的病人,HBV DNA才有可能下降,肝功能才会恢复正常。但并没有说明试验有多少病人达到了“e抗原血清转换”。我们都知道,许多乙肝病毒感染者可以自然发生“e抗原血清转换”,进入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的低复制期,这时候感染者的HBV DNA大多会自行下降,这并不能说明治疗性乙肝疫苗“对乙肝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第二句话更是不攻自破:“结果表明,患者e抗原血清转换率乙克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对照组也有相似的病人自然发生“e抗原血清转换”,治疗性乙肝疫苗并没有提高乙肝患者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说明疗效并不明显。

  因此,乙肝病人不要对该篇新闻过于乐观,期望值不要太高。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