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底了,一些医生和护士又开始为找学分而奔忙起来。
医生和护士每年都要完成一定的学分。这是一件好事,可以督促医生和护士不断学习。但我却对此不以为然。因为目前的情况,这学分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起不到督促医护人员学习的作用,反而成为某些部门赚钱的工具或医药公司行贿的方法。
一些学分是买来的
《健康报》2008-12-08曾刊登过一篇文章:“我的学分都是买的”。文章里描述道:“我是一名基层医生,每年都要为凑够继续教育学分而烦恼。我并不是不喜欢接受继续教育,而是为没有时间学习,医院不派我外出学习,无法获得学分而烦恼。我们的学分基本上都是买的,这样能起到什么作用?我们希望继续教育是真正的继续教育,让我们能学到新的知识,能开阔眼界。上级单位为基层开展业务培训很正常,是应该的,可我们不交费,就不能参加,这样正常吗?”因此,这些基层医生只好花钱买学分。
有买的,就肯定有卖的。卖学分的是谁?不说,大家也心知肚明。
一些学分是送来的
前几天,一位护士问我:“蔡大夫,你能搞到学分吗?”我一头雾水地问:“怎么搞?”她说:“和医药代表要呀!”我恍然大悟:原来学分也可成为行贿礼品。一些医学公司从医学会等处搞到学分,再送给医务人员。至于医药公司是如何搞到这学分的,大概也无须多说。
一些学分是登来的
一次,几位同事到某医院参加中华医学会举办的一次继续教育讲座,他们每个人都拿着许多学分登记册,说是替同事登个记,就可以得到学分。一位同事还说:“登了记,在那时听一会儿就走,也不会有人管。”另一位同事说:“咱们医院听课已经很不容易了,都得去其他医院。上次在某医院讲课,他们医院的工作人员上着班就都登记了学分。”
这种登来的学分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举办者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给登记呢?其实,举办者也明白,这讲座不一定对每位医护人员都适合,但学分就是钱,只要登记了,就有了钱,听课不听课根本没所谓。
一些学分是混来的
并非所有的学分都来的那样容易。有些课是不得不听的,人仅有人登记,还有人要求听课后才给学分,甚至也有要求考试的。但常常能看见一些人在课堂上睡觉,或者在玩手中的游戏,来听课就是为了要学分。考试也不可怕,一般都是开卷,相互抄抄总能过关。
医务人员学分的来源主要有几种途径:参加培训、听讲座、上继续教育网站学习、发表论文、授课。低年资医生和护士不可能通过撰写论文或授课得到学分,而网站学习的分数有限,其他学分只能通过参加培训或听讲座才能得到。再加上工作忙,医务人员常常利用下夜班或倒班的时间才能去听课,而有些课的内容并不实用。因此,大家只能来混学分。可这种混来的学分又有什么用呢?
自学可得学分吗?
要求学分是必要的,但学习应该是自觉的。只有自觉完成的学习才是有收获的,只有学到了自己能用得着和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是最实用的。记得我们当住院医时,医院领导也给我们记学分,可我们的学分是靠读书笔记赚来的。我们经常带着临床上遇到的问题去图书馆查资料,并写出读书笔记,我们把读书笔记交到领导那里,就换回了学分。看不同的文献所得到的学分不同。看英文原文,分数最多;看国内期刊或教课书,得的学分就少些。我当时很用功,经常写读书笔记,日久天长,我积累了许许多多笔记,存放了整整一小箱,直到前年搬家才给处理掉了。可就是这些读书笔记,使我受益非浅。所以我想,为什么一定要让基层医生买学分?为什么一定要让医务人员听一些他们根本不愿意听的课去登学分或混学分?难道学分非得花钱才能得到吗?难道自学不可以得到学分吗?
学分制只是一个要求医护人员继续学习的好方法,但如果走歪了,不仅不能使医务人员进步,甚至还助长了歪风邪气。希望领导能够改进现在的学分制,使其能成为真正鼓励医生和护士学习的好办法。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