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戊型肝炎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发现的一种新传染病,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引起,是主要病毒性肝炎之一。最近,由厦门大学研发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成为世界上首个获批上市的戊型乙肝疫苗。这是我国疫苗领域原始创新的一个里程碑,也使我国戊型肝炎的预防有了更有效的手段。

  戊型肝炎的危害

  戊型肝炎的传播方式与甲型肝炎一样,主要是“病从口入”。戊型肝炎病人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3周内,大便中都可检测到戊型肝炎病毒。吃了被戊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或用了被戊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餐具就有可能患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的临床症状也与甲型肝炎相似,但症状更重,黄疸较深,淤胆型肝炎多见,病程较长,病死率更高,大约1%~4%。戊型肝炎感染的人群年龄较大,青年人群中发病率最高,达3%~30%[1];我国戊型肝炎患者的年龄多在35~82岁,平均年龄为47岁。戊型肝炎对孕妇、胎儿、老年人和慢性肝病患者的危害更大。戊型肝炎死亡患者的平均年龄达62岁,说明老年人感染了戊型肝炎后病情较重;妊娠女性感染了戊型肝炎,常常导致重症肝炎,病死率高达10%~25%[1, 2];原有慢性肝炎的患者如果感染了戊型肝炎,极易发生肝衰竭,病死率可高达75%[2]

  戊型肝炎的流行状况

  戊型肝炎暴发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近半个世纪来,全球万例以上规模的戊型肝炎暴发达10余次。1978年11月初,印度克什米尔山谷巴拉穆拉地区的一条小河被戊型肝炎病毒污染,当地饮用这条小河水的居民中275人发生戊型肝炎。新疆南部地区暴雨引起水源污染,导致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戊型肝炎暴发,持续流行20个月,波及3个地州23个城镇,发病人数达12万多,死亡近千人。2007年10月,非洲乌干达北部亦发生戊型肝炎大流行,至今仍未完全控制,疫情最严重的两个镇发病率高达30.9%和19.2%。

  我国是肝炎流行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甲、乙型肝炎疫苗的应用,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而戊型肝炎的发病率却逐年上升,成为我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991-1995年,我国对部分省市的调查显示,人群中戊型肝炎的感染率为9.6%;而最近的调查表明,我国人群中戊型肝炎的感染率已经上升至20%~40%[3]。据卫生部疫情公告,2002年,我国仅报告戊型肝炎6830例,而2010年我国的戊型肝炎发病人数达23682例,较2009年增加16.22%,死亡率增加44.44%,其病死率在各类病毒性肝炎中居首位;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安徽、黑龙江几个省市戊型肝炎的发病率已经超过甲型肝炎。2011年1-4月,我国戊型肝炎的报告病例达12688例,其全国的发病率首次在超过甲型肝炎,成为我国成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首要原因[1, 3]

  戊型肝炎预防的难点

  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人。除此之外,甲肝病毒也在毛蚶等贝类生物体内长期存活至3个月以上,人们可以通过食用这些贝类生物感染甲肝。但戊型肝炎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其传染源错综复杂。不仅戊型肝炎病人可从大便中排出病毒,造成疾病传播,也可以因水源污染造成疾病流行;更重要的是,许多动物,如:黑猩猩、恒河猴、猕猴等灵长类动物,猪、牛、羊、鹿、猫、狗、鸡、鸭等家畜和大白鼠等均可感染并传播戊型肝炎[4];其中猪的感染率最高(达70%以上),是戊型肝炎的重要传染源[3]。2007年山东的戊型肝炎流行,经调查,许多病人是接触或食用了猪肝、猪大肠等动物内脏。戊型肝炎不仅可通过消化道传播,还可通过输血及血制品传播,但由于缺乏戊型肝炎敏感的检测方法,感染者时常不能通过检测被发现[2];感染了戊型肝炎的孕妇还可以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其新生儿100%发生急性戊型肝炎[4]。人畜共患和多种传播途径,尤其是没有戊型肝炎疫苗,面为戊型肝炎预防的难点。

  戊型肝炎预防的预防

  以往,戊型肝炎的预防主要靠搞好饮食卫生等综合性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保护水源,改善供水条件,保证安全用水;加强环境卫生监督和食品卫生监督,改善居住条件,合理处理人畜禽粪便,防止粪便污染水源和周围环境;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倡喝开水,不喝生水,加工猪肉、海产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不要食用半生不熟的毛蚶和海蟹等贝壳类水产品。

  接种疫苗是预防戊型肝炎最主要的措施。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医学工作者一直在研究戊型肝炎疫苗。我国厦门大学的研究者经过5年的努力,招募志愿者超过11万人,进行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疫苗三期临床研究,其预防效果和安全性均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并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如果戊型肝炎疫苗能像甲、乙型肝炎疫苗一样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的戊型肝炎流行一定会得到较好的控制,我国摘除“肝炎大国”之帽的日子将不会太遥远了。

(本文为《健康报》约稿)

 

References

 

[1]       看戊型肝炎的流行现状:戊肝防治任重道远.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1. 2011年5月26日星期四D6.

[2]       看戊肝发病及诊断现状:面对戊肝危害重视疾病诊断.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1. 2011年7月28日星期四.

[3]       周乙华, 庄辉. 中国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 31(12): 1414-1416.

[4]       邵惠训. 戊型肝炎与疫苗.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1. 6(3): 225-227.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