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近,国家药监局发出通知,要求企业修改相关药品说明书,处方中含有苯甲醇的注射液,必须在说明书中明确标注“本品含苯甲醇,禁止用于儿童肌肉注射”。这是因为苯甲醇在肌肉注射时,可能导致儿童“臀肌挛缩症”。

  什么是臀肌挛缩症呢?

  儿童臀肌挛缩症是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的髋关节外展外旋畸形和屈髋障碍。患臀肌挛缩症的儿童走路像鸭子,摇摇晃晃,步态呈“外八字”样;跑不快,快步走或跑步时呈跳跃状;站立时两条腿外翻,而且两腿不能完全并拢,不能跷“二郎腿”;下蹲时的姿势更特别,双膝部须向两侧分开才能蹲下,足跟不着地,好像一只大青蛙,俗称“青蛙腿”;有的患儿因下蹲困难,只好站着大小便。这些儿童的臀部没有正常人臀部那样厚厚的肌肉,而被许多硬结代替,还一条又硬又粗的束带牢牢地约束着臀肌,防碍着肌肉运动,使臀肌形成一个形似“酒窝”的皮肤凹陷;严重病例可有骨盆倾斜,腰椎弯曲等。

 

  这种疾病以前并没有发现,是1970年由瓦德拉玛医生首先报告[1],而我国是1978年才有报道发现这种疾病[2]。从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儿童臀肌挛缩症日渐增多。湖北宜昌2~14岁儿童中,就发现310例[3],而山东枣庄的一个小山村里就诊断了22例[4]。在河北省的一个村庄里,1991年臀肌挛缩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1.94%;到了1999年,其发病率上升到9.17%,几乎10个孩子中就有1人因臀肌挛缩而致残。  

  这种残疾是怎样形成的呢?

  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儿童都是在幼儿时多次肌肉注射过青霉素。难道是青霉素造成的吗?可是,有些经常注射青霉素的儿童却没有患病。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医生们想到了青霉素的溶剂。青霉素在治疗时要用溶剂溶化后才能肌肉注射,注射用水、生理盐水和苯甲醇都可以做青霉素的溶剂。医生们继续调查发现,使用注射用水和生理盐水做青霉素溶剂治疗的儿童很少患儿童臀肌挛缩症,而发生臀肌挛缩症的儿童大多是使用苯甲醇做溶剂的[5]。又经过反复的动物试验,最终确定苯甲醇是导致儿童臀肌挛缩症的主要祸首。由于苯甲醇有麻醉作用,可以减轻青霉素肌肉注射后的疼痛,所以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特别流行使用苯甲醇做青霉素的溶剂,于是这种疾病就出现了,而且越来越多。

  苯甲醇肌肉注射为什么会引起臀肌挛缩症呢?

  苯甲醇不易被人体吸收。小儿肌肉娇嫩,新陈代谢旺盛,对异物刺激反应强烈,多次肌肉注射后,长期积留在注射部位的苯甲醇可导致药物性筋膜炎和肌纤维组织炎,进一步发展成臀部肌肉纤维变性,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瘢痕组织,而引起肌肉痉挛。患儿臀部肌肉纤维瘢痕挛缩,势必影响患儿活动和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儿童残疾。这些疾病并不是注射后立即发生,而是在注射后2~3年逐渐出现的症状,而且越小的孩子注射后越容易发病,因此常常见于4~10岁的儿童中。 

  

  2005年,国家药监局和卫生部先后发文禁止苯甲醇作为青霉素溶剂注射使用。但近期,国家药监局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又发现有儿童使用含苯甲醇的注射液肌肉注射后出现“臀肌挛缩症”的病例报告。为保证儿童用药安全,国家药监局决定组织开展含苯甲醇的注射液说明书的检查。要求凡使用苯甲醇作为溶媒的注射剂,其说明书必须明确标注“本品使用苯甲醇作为溶媒,禁止用于儿童肌肉注射”。各地药监部门立即组织对辖区内企业药品说明书进行检查,未按要求修订的,药品一律不得上市。未按规定标注上述内容的已上市药品,一律责令企业立即予以召回,并按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孩子生病后,不少家长以小孩喂药较为麻烦,不如打针来得干脆,常常要求医生给孩子打针。肌肉注射虽然简单易行,但是注射药物的副作用往往多于口服药物。儿童臀肌挛缩症就属于注射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除了苯甲醇外,还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维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反复肌肉注射都可能导致儿童臀肌挛缩症。因此,孩子生病后应尽量采用口服药物治疗,避免不必要的肌肉注射,如果确实需要肌肉注射,疗程应以3~5天为宜,不要长时间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如果注射局部产生硬结,应当及早用热手巾外敷,促进局部受伤组织的血液循环,加速药液吸收,帮助肌肉功能的恢复。如果出现类似“青蛙腿”症状,应及时到医院采用手术治疗,以免造成终生残疾。

 

 

References

 

[1]       De Valderrama JAF. A cause of limited flexion and adduction of the hip in children, in 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 Bone Joint Surg, 1970, 52B:179 .

[2]       马承宣. 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 中华外科杂志,1978,16:345 .

[3]       张佳勋, 刘德贵, 傅正元. 小儿臀肌挛缩症病因与预防(附340例报告). 新医学. 1990. (03): 134-135.

[4]       徐茂东, 张蕊, 刘祥清, 彭光军, 李洪恩. 同村同期臀肌挛缩症22例调查分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7. 18(5): 310-311.

[5]     陆以佳, 彭明惺, 谭永淑等. 苯甲醇的毒副作用及其作为青霉素溶媒的利弊. 四川医学. 1989. (05): 289-290.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