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北京许多家媒体刊登了一篇文章:《大学乙肝报告率是中小学42倍》(http://learning.sohu.com/20130520/n376506518.shtml)。文章说:“本市传染病检测显示,大学生乙肝报告率呈激增态势,是中小学生乙肝报告率的42倍。”认为乙肝在大学生中传播。这种说法再次引起许多人的恐慌,提出是不是大学生入学要查乙肝,乙肝应该隔离等。这有可能再度增加社会上对乙肝的歧视。
其实,大学乙肝报告率高于中小学是有许多原因决定的。
首先,我国属于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的1992年以前,我国乙肝表面抗原的流行率高达9.75%。2002年,我国将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正式纳入计划免疫。从此,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明显下降。到2006年,我国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已降至7.18%。但下降的主要人群是2002年以后出生的人群(10岁儿童的HBV感染率已从1992年前的9%~11%下降到2006年的1%~3%),即现在的中小学生。因此,大学生乙肝的报告率当然会比中小学生高了。
第二,我国的儿童和青年体检情况是“两头严,中间松”,即:上幼儿园体检严格,上大学体检严格,而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生几乎不体检。不体检当然也不会发现乙肝病毒感染者了。所以,大学生的乙肝发现率也会明显高于中小学生了。
第三,几年前,我国的乙肝歧视非常严重,所以,乙肝感染者为了上大学在入学体检时常常会找“抢手”代检。我就曾经碰到许多代检后入学,然后找我看病的大学生。近些年来,国家明令禁止将携带乙肝病毒作为限制入学、就业的条件。“抢手”代检的情况越来越少了,尽管大学生体检可以不检查乙肝五项,但常常会检测到肝功能异常,进一步检查则会发现乙肝。因此,大学生的乙肝报告率也就增加了。
第四,乙肝病毒感染大多数的自幼感染的,并非成年接触感染。自幼感染乙肝病毒后的自然发展史共分四分阶段(http://ditancaihaodong.blog.sohu.com/244723389.html)。儿童和青少年期的乙肝病毒感染大多属于第一个阶段(免疫耐受期)。在这一时期,感染者没有症状,肝功能正常,所以不容易被发现。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乙肝病毒感染者会逐渐发展到乙肝病毒感染的第二阶段(免疫清除期),此时感染者会出现肝炎的症状和肝功能异常。而这一时期大多是20~30岁的青年人,正是上大学的年龄,所以容易被发现。
第五,如果乙肝在大学生中出现流行,则应该表现为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增加,但我们医院的医生并没有发现大学生中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生率增加,来就诊的绝大多数是既往感染的患者。所以,说现在乙肝在大学生中流行毫无根据。
在大学生中接种乙肝疫苗是正确的。因为我国乙型肝炎的流行率仍很高,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是2002年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前出生的孩子,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因此,大学生在入学后进行乙肝病毒的筛查,对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且没有乙肝抗体者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很有必要。但新闻导向应注意科学表达,千万不能给公众造成乙肝在大学生中流行的错觉,引起公众恐慌,导致乙肝歧视再度加重。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