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两大类药物:一类是干扰素,既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又有抗病毒作用;另一类是核苷(酸)类似物,有很强的抗病毒作用,但免疫调节作用不明显。这两类药各有优缺点,人们在治疗前往往为药物的选择而纠结,不知道应该首选哪类药物为好。我们先来比较一下这两类药物特点吧!

  在抗病毒治疗中,病毒的抑制和清除是与机体免疫系统作用直接相关的,只有机体免疫作用很强且抗病毒作用也很强时,病毒的持久抑制或清除才有可能实现。干扰素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更好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这个角度来看,干扰素有它很大的优势。干扰素使用可以使一部分病人通过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的治疗,停药之后保持病毒持久抑制。目前的研究显示,干扰素治疗后病人的e抗原血清转换比核苷(酸)类似物要高一些,停药之后持久应答更好一些,这是它的优势。但是干扰素也有它的劣势,如:副作用较多、需要注射给药、抗病毒作用较弱等。

  核苷(酸)类似物的最大优势是抑制病毒作用很强,服用方便,副作用很小,非常安全。相对来说,这类药物的应用人群更广泛,不单纯只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病人,包括慢性重型肝炎病人,还有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肝移植病人等都可以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所以应用范围很广。这是它的优势。但是,这类药物没有固定的疗程,大多数患者需要服用3年以上甚至终生服药,而长期应用核苷(酸)类似物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病毒变异所致的耐药问题。因此,许多医生主张,如果患者的年龄较轻,HBV DNA<108拷贝/毫升,尤其是女性和非母婴传播的患者最好先选择有比较固定疗程的干扰素治疗。如果干扰素治疗6个月以上无疗效时,再选择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但是,年龄较大或病情较严重(如肝硬化)的患者使用干扰素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应首先选择核苷(酸)类似物治疗。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