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4年3月13日上午,来自台湾的Jia-Hong Gao教授做了有关乙型肝炎预后的报告。他提到,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与病毒、感染者及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他认为,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应加强监测。HBeAg阳性或阴性,但HBV DNA较高的患者,疾病进展的风险最高,应每3个月监测一次,或者开始治疗;HBeAg阴性,且HBV DNA<2000 IU/ml的患者如果ALT异常,应每3-6个月监测一次,如果ALT正常但HBsAg水平较高,也应3-6个月监测一次,但HBsAg水平较低者,疾病进展的风险也较低,可以每12个月监测一次。在治疗方面,干扰素治疗尽管疗程是有限的,但是其疗效及不良反应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不尽人意。因此,亚洲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多选择核苷(酸)类药物。核苷(酸)类药物的疗程是不确定的,需要长期应用,但比较安全。在目前被批准的5种核苷(酸)类药物中,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抗病毒作用最强,耐药的发生率最少。另外,替诺福韦治疗后大约有10%的患者发生HBsAg的清除。核苷(酸)类药物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患者。已经发展到晚期肝病的患者,经过核苷(酸)类药物,大多可达到较好的预后,而且经过治疗,肝纤维化有明显好转。他举了两例晚期肝病患者用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治疗5年后肝脏组织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明显好转的肝脏病理学检查的例子(下图)。最后他说,抗病毒治疗还可以减表明,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少肝癌的发生率为2.5%,而未治疗的患者为11.7%。

  

  在Jia-Hong Gao教授的报告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几个数字:经过抗病毒治疗,肝硬化的发生率减少了35%,肝癌的发生率减少了41%;而在肝硬化患者中,肝癌的发生率减少了49%(Yang YF,2009);肝病相关的病死率减少了37%(Wong GLH,2010)。因为我以前为了告诉患者抗病毒治疗给乙肝病毒感染者带来的益处时,只能告诉患者我们医院的肝炎住院患者明显减少,重症肝病患者也明显减少。现在我可以用这些确切的数字告诉患者了。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