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天我收到一位网民的来信,说他用普通干扰素α-1b治疗乙型肝炎,北京的医生告诉他干扰素应该皮下注射,而当地的医生告诉他这种药只能肌肉注射而不能皮下注射。他不知道哪位医生说得对,因此写信问我。

普通干扰素有一个缺点,就是代谢得非常快,吸收后在体内的半衰期仅4个小时。而它的副作用又使其不能像抗菌药物那样频繁注射。这样就影响了干扰素的疗效。为了延长干扰素在体内的代谢时间,医生们想了一下办法,就是把肌肉注射改为皮下注射。经科学家研究证实,干扰素吸收和利用率,皮下注射大于肌肉注射。因为肌肉中的血管丰富,吸收较快,代谢也较快;而皮下的血管较少,吸收较慢,代谢的速度也慢了,干扰素的利用更充分。这样就提高了干扰素的疗效,普通干扰素隔天注射一次就可以了。

长效干扰素的原理其实也是这个道理。科学家们在干扰素的分子式外面加了一层叫做“聚乙二醇化”的“盔甲”,这种聚乙二醇很稳定,不会对人体够成损害,而且会使干扰素的分子变大,防止它们从肾脏漏出。这种“盔甲”降低了干扰素的免疫原性,保护了它进入体内后免受酶的分解,使其半衰期延长至40~100小时,因此可以每周1次给药,故称之为长效干扰素。这种干扰素的出现,不仅减少了病人的注射次数,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还因其在血液中有较稳定的高浓度,从而提高了疗效。现在,人们还在对干扰素进行继续的开发。2002年,一种新的白蛋白干扰素研制成功。这是一种将干扰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融合的新型干扰素,可延长干扰素的半衰期和生物活性。目前该药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因此,干扰素的注射部位最好是皮下注射。皮下注射的部位可选择:上臂部、腹部、臀部的皮下处,不宜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希望这位网民把我的回答告诉当地医生,获得当地医生的理解与配合,使病人得到正确的治疗方法。

(本文尚未投稿)

话题:



0

推荐

蔡晧东

蔡晧东

98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来一直参与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等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龄女性用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1999年起参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工作,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副主编;2008年起被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聘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特聘专家。

文章